资讯首页  经济热点 民营经济 浙江股市 区域发展 专业市场 企业动态 统计数据 浙江产经 浙江楼市

原伊利董事长:儿女选择国外奶粉 痛心惭愧

作者: 时间:2013年08月27日 信息来源:环球企业家

    握手,寒暄,解释着前天晚上没能见面的缘由,对面的原伊利集团董事长郑俊怀谦和,而又略带拘谨。

    8月中旬的一天清晨,这位中国“乳业教父”选择在黑龙江省牡丹江市与《环球企业家》记者见面,地点是酒店大堂一个不起眼的偏僻角落。见面过程大费周折,出狱近五年的郑俊怀此前拒绝了所有媒体的采访,一封老友极为强烈的推荐书信及记者数千公里的辛苦辗转,让他感到“不好意思”才答应见面。这也是郑俊怀九年来首度面对媒体。

    “我是穷光蛋。”郑俊怀对《环球企业家》说,他用的是售价仅180元钱的诺基亚手机。就在此次与记者见面的路上,郑俊怀还同身边人聊起自己刚淘的衣服:“5条一模一样的裤子,每条50元,省钱倒在其次,出差就省事多了,可以带回家再洗。”

    苍老是一定的。因牢狱之灾失去自由时,郑只有54岁,如今已是63岁。他的头发有些卷曲,色泽灰蓬,不再如当年那样浓黑,但除脖子痣上的几根之外少见白发。除了头发之外,郑俊怀的面容并无变化,精气神未散。他眼神很坚定,说话很有条理,带有较重的呼和浩特口音,语速快而平稳,即使表达强烈的感情色彩,语速和声调也不会有很大变化。

    在2005年冬天包头中院的被告席上,《环球企业家》记者曾经见过郑俊怀一面。当时他身着深色衣服,态度毕恭毕敬,在法庭上,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是郑回答提问经常答非所问,每次都想把事情完整说一遍,言辞啰嗦。在庭审时,真正“有事儿”的犯罪嫌疑人一般不会这样。

    而在采访过程中,郑多自言自语,旁人难以插话。对沉浮往事,他亦少提及。但谈及伊利,他自己的评价是“坦坦荡荡、无愧于心。”

    落难

    天命之年的陡然变故,令郑改变很多。谈话间,郑俊怀始终小心翼翼。当摄影师准备给其拍照时,他连连挥手,并说“别照,别照”。

    郑俊怀向《环球企业家》坦言四年的牢狱之灾,令其顿悟很多。“刚进去的时候我也生气啊,你说能不生气吗?”郑俊怀说。“但生气能有什么用呢,生气也只是伤害自己,对别人没有影响,身体垮了白让自己受罪。”

    “南非国父”纳尔逊·罗利赫拉赫拉·曼德拉(Nelson Rolihlahla Mandela)曾感慨说:“当我走出囚室、迈过通往自由的监狱大门时,我已经清楚,自己若不能把悲痛与怨恨留在身后,那么我其实仍在狱中。”郑俊怀亦有相同感受。“在看守所和监狱里什么人没有啊,杀人犯、盗窃犯、纵火犯、盗墓犯、贪污犯……”郑俊怀罗列了一大堆罪犯名称。混迹于此,对郑思想冲击颇大,他发现看待问题的标准竟如此多元。“你觉得这样看的,他会那样看。”

    郑俊怀是个工作极为认真的人,在监狱里干活也是如此。在萨拉齐监狱服刑期间,郑俊怀最初负责仓库工作,后在狱中种菜。种地对郑俊怀来说是轻车熟路,“我爷爷就种菜”,郑自己也种过。“我当时在监狱种黄瓜和西红柿。”郑说。他负责的菜地大概有两亩左右,每日起早贪黑,除草浇水,菜地由此焕然一新,产量也随之提高。“干部高兴,犯人也高兴”,按说这是一个皆大欢喜的结果,但仍会有人骂他。原来在郑俊怀管理菜地之前,杂草很高,尽管产量有限,但有些犯人可以藏匿于杂草之中偷西红柿和黄瓜吃,而在郑介入之后,杂草被清理干净,藏不住人,也无法偷。这件事对郑俊怀触动很大。他意识到同一件事不同人的看法竟如此不同,这也直接影响到他当下的心态。

    “以前,他的思维方式颇为固化,老喜欢以己度人,例如自己不贪财,就以为所有人都不贪财。”郑俊怀的代理律师、内蒙古经世律师事务所律师刘爱国对《环球企业家》说。入狱后,郑才发现所谓对与错的标准很大程度上是由对立双方的实力确定的,正所谓“成王败寇”。

    郑俊怀与潘刚的关系即是如此。两人曾亲密无间,但之后却落入水火不容的境地。潘刚曾于2004年获得五四青年奖章,但申报并未在伊利,郑俊怀甚至当时并不知情。知情者称二人的交恶内情源于2003年的奖金分歧。2003年,潘刚担任伊利液态奶事业部总经理,数月后升任伊利总裁。当时伊利管理层奖金与职务挂钩,郑要求依照任职的实际工作月份确定奖金,而潘希望全年依照总裁职务计算。

    郑俊怀亦曾断过独立董事俞伯伟的“财路”。在俞担任伊利独立董事之前,俞伯伟曾开设营销咨询顾问公司。郑俊怀曾要求俞回绝与伊利的一切业务往来,并为此酿成大祸。2003年至2004年,俞伯伟和潘刚甚至绕过郑俊怀与北京未晚品牌(国际)传播机构合作,采取收买媒体等方式制造并传播蒙牛负面信息,最终爆出“未晚事件”。

    此案波及面颇大。2004年初,蒙牛曾将此案向公安部、内蒙古自治区党委等反映情况。2003年10月到2004年上半年,呼市公安局经侦支队曾对此进行过全面侦查,案情至今仍未完整披露。知情者称除三名未晚职员被抓之外,当时伊利内部涉案者就达5人之多,时任伊利液态奶部门负责人的潘刚亦名列其中。郑俊怀为此曾不得不央求呼市市委书记网开一面,潘刚由此脱险。

    但坏事接踵而至。2004年4月,潘与俞伯伟故伎重演,制订打压蒙牛的“阿波罗计划”。当时郑俊怀在北京学习,潘刚则力劝郑必须采纳该计划,伊利由此需支付俞伯伟高达280万的咨询费。此前,俞亦曾从伊利拿走超过五百万元的此类“咨询”费用,对此郑俊怀坚决拒绝,由此两人分道扬镳。

    “郑俊怀当时非常生气,他认为刚平息完之前的事情,下面又闹。他也认为竞争不是靠这个,最终撕破脸,俞伯伟于是跳出来揭发郑俊怀。”知情者说。郑俊怀由此即开始直面各方惊扰。中国证监会因检举信入驻伊利长达半年之久,不过它所清查出的唯一问题是伊利一笔五六年前的担保贷款违规,但这笔贷款已在其后一年内还清本息。证监会最终决定以罚款60万元了结此事,但郑却并不顺从。当年6月,伊利独董事件爆发。潘俞二人因此同仇敌忾,将郑使用公司资金为自己买入伊利股份的事公之于众,并引发公众对伊利第五大股东呼和浩特华世商贸有限公司身世的质疑。该公司持有伊利2.16%的股权,郑俊怀之女郑海燕和伊利副董事长杨桂琴之夫马庆成两人共持该公司87.1%股份。郑因此东窗事发。

    刘爱国曾仔细研究过法庭资料。他发现华世的名字乃临时拼凑而起,其接盘持有的伊利股票曾是中国银行呼和浩特分行下面的“三产”,当年中行要求各支行资产清理变现,郑俊怀等人仓促接盘,其购买股票的钱亦来源于郑俊怀等人的银行贷款,并无猫腻可言。“我曾在法庭上提交各种证据,但法庭均无视,一条都没采纳。”刘爱国回忆说。

    以下情境或能侧面证明郑俊怀的清白。事发,侦查人员惊讶地发现华世财务账簿、印鉴、股权证、银行开户、资金往来情况等核心资料均由伊利公司财务统一保管。“如果是私下见不得人的事情,为什么要大大方方搁在那里啊。”刘爱国唏嘘不已。

  • 115人
  • 0人
最新文章
版权和免责声明:
1.凡注有“浙江民营企业网”的文章,均为浙江民营企业网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2.未注明来源或转载自其他媒体的文章,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您认为文章有可能损害您的利益或知识产权,请与我们联系。

关于我们 | About zj123 |法律声明 | 友情链接 | 建议留言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最新资讯

客服:0571-87896971 客服传真:0571-87298208 543059767 1091140425

中国电子商务网站百强 © 2002-2012 zj123.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监网监

浙ICP备1104753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