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3日,经有关专家审核、评议,椒江区首个“低碳农业园”——三甲街道楼里村百亩茭白低碳生产示范基地顺利通过验收。据了解,该基地占地106亩,总投资30多万元。
进入该示范基地,笔者看到,长400米、宽2.5米的行车道已经部分硬化,行车道边上宽0.7米、深达1.1米的水泥沟渠已经成型,沟渠边上用砖块砌成宽0.5米的花坛。楼里村总设计师陈光梅告诉笔者,为充分利用空间,他们准备在行车道两旁栽种香樟,花坛上栽种各种草花,形成茭白与花草自然搭配,让生产基地变成花园。
笔者注意到,与别的生产基地不同的是,该茭白生产基地每丘田块的田间小路都浇上宽0.4米的水泥小道。该工程建设总指挥陈森启解释道,这样做的好处是,千金子、牛筋草等杂草失去了生存空间,同时也使得各种病虫失去了草丛这一滋生载体。至于茭白田野草,他们用放养鸭子的法子来对付,通过鸭子活动,可以将杂草吃掉或踩死,由此茭农们就不再打农药了。
笔者还注意到,另一个与众不同的现象,就是在每两丘茭白田的田头都建有一口长3.8米、宽1.5米、深达1.1米的蓄水池,共有32口。那么,这些蓄水池是干什么用的?陈光梅说,这是专门用来洗茭白的。据介绍,过去每到茭白上市季节,当地的茭农都要把茭白挑到附近的河塘里洗茭白,不仅费时费力,而且由于洗茭白产生的泥浆导致河水变浑,河塘淤泥累积,进而造成河床升高。
“过去1亩茭白田打水需要1个钟头左右,由于渗漏太快,有的时候2天至3天就要打水1次,非常麻烦。”该工程建设副总指挥陈邦禄说,建起标准化沟渠以后,将一改过去每家每户独自灌溉的弊病,1个星期统一打水1次就解决问题。据测算,1亩茭白田1次灌溉用水达70吨左右,传统灌溉方法至少需要30次灌溉,而采用标准化的沟渠灌溉的次数可以减少一半,每年节水累计达10万吨左右。在灌溉用电方面,采用集体统一灌溉以后,电费可以由过去的3.5万元下降到1.5万元,累计节省电费5000度左右,等于减排1360千克“碳”。
在茭白叶利用方面,过去当地茭农都是将茭白叶废弃在河塘或河堤。据统计,1亩田茭白可产2万至9万株不等的茭白叶,那么,106亩至少可产150多吨茭白叶,这成为当地的一大污染源。现在由于在田头洗茭白,茭农可以随即将茭白叶还田作有机肥料用,进而减少化肥的用量。
“茭白生产告别使用农药历史,1年节电5000度左右,1年节水10万吨左右……”陈邦禄谈起示范基地建设,掰着手指头给笔者算起“低碳经济”账来。他说,通过示范基地建设,每亩茭白可以减少生产成本500元,同时每亩茭白可增产茭白100公斤以上,品质也比过去提高,一减一增每亩至少可给茭农带来700元的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