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记者从全市扶贫开发大会上获悉,去年全市低收入农户人均纯收入达5345元,比2008年低收入农户核定标准(2500元)提高了1.14倍,实现了收入翻番,其中家庭人均纯收入超过4000元的低收入农户达到68.7%,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到2017年,全市低收入家庭人均收入有望在2012年基础上实现翻番。
据了解,目前全市1094个低收入农户集中村,已有956个村通等级公路,842个村用上了安全饮用水,电网、通讯、邮政等公共服务不断向欠发达乡村延伸,基本实现行政村全覆盖。农村基础设施得到了全面加强,欠发达地区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公共服务水平也大为提升。
自2008年实施“低收入农户奔小康工程”以来,我市积极搭建各类产业帮扶平台,拓宽低收入农户增收途径,共发展种养殖基地383个,农民专业合作社2135家,农业龙头企业306家,来料加工帮扶平台496个,带动低收入农户10万多户。
另外,我市鼓励高山深山农户向县城、中心镇、中心村集聚。10年来,全市共实施下山移民28425户、95152人,有力推进了新型城镇化,促进了下山移民脱贫。对于这些下山的移民,不断拓宽就业渠道,实施欠发达地区农民转移就业技能培训,10年来共培训10万多人,实现转移就业8.5万多人,促进了农民转产转业、增收致富。
按照省新一轮扶贫标准,目前我市贫困线及以下的人口还有近50万人,南北差距还比较明显。我市将力争到2017年,全市低收入家庭人均收入在2012年基础上实现翻番,欠发达乡村基础设施条件明显改善,村集体经济收入稳步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