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报讯(记者 楼盼 通讯员 张旦萍)去年以来,国际市场的大环境让义乌市场商户备感压力,中国小商品城工商分局急商户所急,推出了以培训引导为载体的“送清风”活动。截至目前,该分局举办了电子商务、消费维权、法律法规等培训10余次,并多次针对红酒、玩具、服装行业开展一对一的行政指导,鼓励商户积极开拓内销市场,创新经营思路,走创牌创意之路,让不少商户尝到了甜头。
一半商户投身电商领域
行走在国际商贸城内,经常可以看到商户趁着闲暇上网张罗网店,或在网上处理订单、邮件。如今,义乌商人网上经营的意识越来越强,以义乌实体市场为依托的虚拟市场交易额逐渐走高。
为了帮助市场商户进一步开拓电子商务领域,工商干部费了不少心思。一方面,他们联系北京大学等高等院校的电子商务学教授和相关商业网络的资深人员,为各行业的商户定时免费上课;另一方面,工商干部开发研制了义乌市场商户网上信用评价体系,将市场商户的诚信纳入电子商务领域,提高义乌网商的可信度。
近3年来,参加小商品城工商分局组织培训商户达上万人次。仅在去年,工商部门就举办了21期电子商务的专项培训,成了义乌市场商户的一项“必修课”。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义乌市场有一半的商户投身电子商务领域,其中16%的商户电子商务业务繁忙,网络订单成交占总成交额的30%~50%;34%的商户处于电子商务起步阶段,网上交易额占总成交额的10%。
“送清风”让商户满意
自2月中旬以来,义乌中国小商品城工商分局50多名干部走访2000多家市场商户了解经营情况,填写走访情况调查表1500多份,记录商户对市场建设的诤言良策。3个月下来,工商干部收集了数千条建议和意见,并研究出台相应的帮扶措施。
“我们发现商户的困难主要有:各类费用高,降低了利润空间;场地不够用,仓库又太远,影响了经营效率。”中国小商品城工商分局办公室主任施和军说。
面对这些困难,工商部门及时向相关部门反馈,争取早日解决。小商品城工商分局副局长陈协斌介绍,目前该分局将着重开展对商标申请及使用方面的行政指导,派出工商干部为商户提供上门服务,让商户在经商过程中避免出现侵权行为。
除了帮扶市场商户,小商品城工商分局的“送清风”活动还在义乌市场吹起了“服务风”、“便民风”、“党建风”、“文明风”、“廉政风”。经营树脂工艺品的商户金法银说:“工商部门为我们商户着想,推出一系列的优惠政策,我们很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