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04月18日讯 在位于开发区街道后漾村的包漾河取水点,每年都会实行一次增殖放养工作:工人们将一篓篓鱼种倒入清澈的水中,一尾尾鱼儿便摆动鱼尾欢快地徜徉起来。这是近年来长兴县实行渔业增殖放流的场景。
据了解,自2006年起长兴县实施增殖放流工作,开始在包漾河饮用水源保护区内放流各类鱼种。之后县农业局申请了浙江省渔业资源增殖放流项目,每年可获得10~15万元的资金补助,有效带动了地方政府对于增殖放流工作的投入。2008年县政府明文规定每年必须投入50万元进行增殖放流工作。
据县农业局水产站统计,7年来长兴县放养花白鲢、草鳊鱼、太湖白鱼、太湖花鱼骨等各类大规格鱼种28.5万公斤,甲鱼4.5万只,河蟹14万只,总投入资金达320余万元。
“这些鱼种放流到包漾河之后,不仅能够补充包漾河鱼类的种群资源,维护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安全,改善饮用水源保护区水质,同时也能有效促进渔业增收,使渔民得到更多实惠。”县农业局水产站站长范益平介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