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03月26日讯 2006年地区生产总值753亿元,去年底突破1500亿元,达到1519亿元;
财政总收入去年突破200亿元,达到219亿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122亿元,分别是2006年的2.4倍和2.5倍;
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2006年按500万元以上统计1385亿元,去年按2000万元以上统计2999.6亿元,超额翻番……
岁月如歌,数字为证。记者从有关部门获悉,市六届人大一次会议以来,湖州综合实力显著增强。GDP、财政收入、规上工业总产值、服务业增加值、限额以上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对外贸易、城乡居民储蓄存款8个指标均实现了五年翻一番。
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是统筹推进社会发展、保障民生的基础。五年来,湖州市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1.4%,人均超过5.8万元。“工业强市”战略一以贯之,初步形成以先进装备制造、新能源、生物医药三大新兴产业和金属管道与不锈钢、特色纺织、竹木地板三大特色优势产业为主体的产业体系,支撑了经济平稳较快增长。
服务业一直是湖州的“短板”。五年来,湖州市培育发展休闲旅游业、现代物流业、文化创意产业等,加快服务业发展。去年服务业实现增加值578亿余元,比2006年的259亿元增长2.23倍,增速连续3年居全省第一,服务业从业人员达到59万余人。
固定资产投资事关发展后劲和未来竞争力。去年,湖州市限额以上固定资产投入突破800亿元,是2006年的2.2倍,一大批基础设施和产业项目建成。同时,湖州市对外贸易蓬勃发展,去年进出口总额达到86.6亿美元,其中出口73.6亿美元,分别是2006年的2.9倍和2.8倍。
经济实力的显著增长,促进了城乡居民收入的稳定增长,有力刺激了消费。去年,湖州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突破600亿元,是2006年的2.2倍;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9367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15381元,城乡居民的“钱袋子”更鼓,储蓄存款5年实现超额翻番。据统计,去年底,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达到954亿元,是2006年末的2.4倍。
声音国家统计局湖州调查队队长、高级统计师杜方林认为,过去五年,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全市上下砥砺奋进,克服了国际金融危机等国内外不利因素影响,湖州经济社会发展取得辉煌成绩,主要经济指标实现大幅增长,产业结构得到有效调整,经济活力和外向度明显提升。这些成果集中体现了党委、政府强有力的工作力度、强有力的工作措施和科学发展理念在湖州的实践。作为一名统计工作者和市民,杜方林由衷地感到,五年来,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和质量更为改善,尤其是日新月异的城市变化和新农村、美丽乡村的建设,更是一道靓丽的风景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