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尔多斯的悲情与希冀
蒙语“鄂尔多斯”汉意为“众多的宫殿”,这里还有丰富的黑金。黑金之上书写了众多神话和奇迹:人均GDP已超过香港、富豪之城、鬼城等。鄂尔多斯牵引着无数人的眼球。
在鄂尔多斯市东胜区街道上,记者依然能见到奔驰、宝马等豪华轿车;不同的是,随处可见的塔吊静静地矗立在高空中,很多工地停工。
这些传说的背后到底隐藏着什么样的“鄂尔多斯式”悲情呢?记者走进了企业、金融机构、个体户、工棚,了解这里到底发生了什么。
在鄂尔多斯天润房地产公司工棚里,记者见到了四川广元的韩先生,2011年春节后就带领家乡10几个人来到鄂尔多斯天润房地产公司做木工。11月12日上午,本报记者在天润项目的工棚里见到他们时,韩先生的老乡们对本报记者说,“想回家,结不了帐,没钱”,“等20多天了,老板推了好几次,见不到人”。因为拿不到工钱,他和10多个老乡回不了老家。
不过,韩先生对收回工钱很有信心。他告诉本报记者,项目老板也说在想办法,“我们很着急,因为活都干完了。还有康巴什金科凯城的项目也是这样。”。
因为拿不到工钱,他和10多个老乡回不了老家。走在街头,随处可见三五成群操着各地口音的民工,他们都在等着讨到工钱回家。
民工讨债围堵事件,在这座充满奇迹的城市里,也不断上演。9月份的一天,因为拖欠工程款,湖北省黄石市阳新县龙岗镇的一个承包商组织了200多位老乡在铁西区围攻某地产商。
这些民工讨债事件的背后,是鄂尔多斯民间借贷资金链的断裂。位于鄂尔多斯国贸大厦的“打击非法吸收公众存款办公室”里一片忙碌。
一位出租车司机告诉记者,鄂尔多斯10人中有9人在放贷。
受金融危机的冲击,鄂尔多斯的生意也不大好做了,很多人逐渐离开这个地方,据称有至少20万人离开;汽车销售量在明显下降。
尽管如此,鄂尔多斯的消费仍居高不下。两个包子4元,一碗小米南瓜稀饭3元,一碟小菜5元,这是记者在鄂市的一顿早餐消费。这个价格足可匹敌北京、上海这样的一线城市。
煤炭整顿,跑煤的生意没了,资金也没有了,谁还会来呢?没有人,鄂尔多斯持续发展的希冀在哪里?
在记者看来,鄂尔多斯这座城市应积极而有力地进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有效地进行产业转型,营造创新的文化氛围和价值取向。一个让外界充满期待的消息是,鄂尔多斯已推出了一系列产业结构调整的规划和实施方案。
道路曲折而漫长,但毕竟有了方向。
鄂尔多斯金融生态调查:势利的银行冷清的券商
危机后的民间资金流向简易图
一、鄂尔多斯2000亿的民间资金多来自煤矿占地、政府拆迁补偿等领域。
二、此次民间借贷危机的环节主要体现在政府的煤炭整合致使部分流入的民间资金不能回流;更多的资金则流入了房产企业,其中小部分小额贷款公司参与了民间资金借贷,并将资金腾挪到房地产上。
三、民间借贷危机出现后,收贷后的资金又流入银行,银行存款量猛增。民间借贷出现大量萎缩,但流入银行的资金仍处于市场观望期。
尽管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冲击,但雄厚的鄂尔多斯民间资本依旧按捺不住往日的“寻猎”冲动。
房地产低迷、煤矿整合使得大量民间资金回流到了银行,而银行的低利率则让追逐高利的民间资金徘徊不定。那么,如何才能在急寻去处的丰厚资金与急需补充“血液”的各类企业间找到平衡?
鄂尔多斯市常务副市长李世镕近期对媒体表示,鄂尔多斯2010年GDP总量为2643亿元,金融资产只有1200亿元,占GDP总量不到40%,应该讲一个成熟的地区,金融资本和GDP相比应该在1.6∶1左右,现在是倒过来了,金融产业在鄂尔多斯严重滞后于经济发展,这也是民间借贷出现问题的一个重要衡量指标。
“这边资金炒得风生水起,我们就奔着来了”。11月13日上午,金鹏期货经纪公司市场部经理班迎春对中国经济时报记者表示,“虽然资金量很大,但缺乏一个正确的投资渠道”。
本报记者在调查中还发现,商业银行的势利、小额贷款公司的失效监管也是问题的所在。
“势利”的银行
据了解,截至目前,鄂尔多斯20多家商业银行的存款总量不到2000亿元,而民间借贷规模在2000亿元以上。2010年年末全市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不含个人消费贷款)仅为1332亿元,而同期鄂尔多斯的GDP总量达2634亿元。
按一般城市银行信贷总额为当地上一年GDP的120%全国平均数计算,鄂尔多斯的贷款仅占GDP的50.6%。
“银行是最落井下石的企业。他们都是把风险降到最低,本来就对私企扶持小,国企扶持大,一旦民营企业有不好的动静,他们立马就变脸。”鄂尔多斯市经济开发集团行政主管梁毅对本报记者说,“银行要是承担一点风险(很多中小企业)问题就可能解决了。”
梁毅的话不无道理。“政府也组织了几次银企对接,银行也意向给我们贷款,但实际上没什么效果。”一不愿具名的药品业内人士对本报记者表示,“(对于目前的缺资问题)我们现在一边在加强销售量,一边开源节流,压缩成本。”
“在鄂尔多斯,各家银行实际上发放的贷款占中小企业申请总金额都在10%以下。”该人士介绍,大型商业银行在各地所设分支机构首先满足的都是大企业等优先的贷款项目,中小企业很难得到这些银行的照顾。
事实上,鄂尔多斯本土银行对中小企业的扶持也很有限。
2007年挂牌成立的鄂尔多斯农村商业银行,截至到2011年10月份,累计发放中小企业贷款200多亿元。
本报记者注意到,仅在2010年的前10个月,该行各项存款余额就高达143.7亿元,各项贷款余额仅为84.7亿元,存贷比58.9%,低于《商业银行法》70%存贷比11个百分点。
“实际上,鄂尔多斯农村商业银行对小微企业的贷款抵押物要求很高,他们是不愿承担任何一点风险的。”个体经营者徐女士告诉本报记者,“像我们这一类的(经营者)想从他们那里贷点款就很难,因为达不到他们的要求,还是门槛高。”
对此,鄂尔多斯农村商业银行并未表态。
据介绍,作为鄂尔多斯本土的另外一家银行鄂尔多斯银行,其存款总量也很大,但对当地中小企业的放贷比也低于《商业银行法》的70%。同时,其对小微企业的支持也值得商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