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位于吴兴区八里店镇路村的湖州吴兴常路汽车配件厂,机器正在“轰”、“轰”作响。“这是为湖州星光农机制造有限公司配套的产品,包括振动筛、割台、搅龙、下刀、冲压件等。 ”厂长汤锡荣拿起一个刚刚压制成的配件说。
从1998年村办企业转制为民营以来,常路配件一直保持着较快的发展态势。然而,在发展过程中,从以汽车配件为主,到专门为星光农机配套,到如今与上海交通大学合作寻求突破,常路配件不断地做着转型升级的“选择题”,也正是在一个又一个取舍中一步步成长。
2009年以前,常路配件还是以生产汽车配件为主打产品。“作为一家做配件的企业,始终面临着‘做什么’的问题,这既是企业转型升级的难题,更是关乎企业生死存亡的选择。”汤锡荣说,以前汽车行业发展形势很好,做配件生存较容易。近几年来,做汽车配件太难了,企业只好谋求转型。
恰在此时,国家出台了相关政策对农机产业进行扶持。“星光农机是家本地企业,而且发展很快,我们既是‘近水楼台先得月’,又是‘背靠大树好乘凉’。”双方合作后,借此机会,该厂年产值从2009年的400余万元一举跃升到去年的770余万元,同比增长90%以上。自此,常路配件决定放弃所有汽车配件,转而专攻农机配件。
然而汽车配件与农机配件毕竟有较大不同,如何提升配套能力?“设备、技术、资金是提升企业配套能力的关键,这些要素具备了,企业的后续发展能力也增强了。”汤锡荣介绍说,目前,星光农机一年的订单就涉及近4000个割台、下刀,还有大量的冲压件。为了不断扩大产能,工厂每年都要投入20余万元用于增添设备。转制之初,企业总共只有2台冲床、 1台剪板机,以及1台焊机,如今已拥有18台冲床、 3台剪板机、 2台折弯机、 12台焊机,此外配备了磨床、车床等。正是因为不断增添设备,工厂生产能力也不断提升。预计今年产值可突破1000万元。
为其他企业配套,技术和质量是关键。“农用机械更新很快,每年都不断有新产品出来,这就要求我们配套企业能跟得上。”汤锡荣说,好在星光农机在技术上也给予常路配件以支持,但如何消化,则需要工厂自身的技术力量。为此,常路配件虽地处偏远,也想法设法聘请了5位技术人员,这些技术人中主要负责加工工艺编制、打样等。加工工艺的科学性,直接关系到产品质量。“因为企业小,工艺和打样都很关键,哪怕1个产品报废了,那就完了。” 2年多来,尚未发生过因为质量而退货的情形。
从汽车配件到农机配件,使企业取得了快速发展。然而,由于农机产品的季节性,也给企业带来了问题——每到淡季,工厂订单就少了。总得找活干呀!汤锡荣通过朋友关系,与上海交通大学接上了头。“他们有很多科研产品,需要产业化;而我们就是缺少产品。 ”从去年3月经过1年半的商谈,前几天正式敲定了“纳米空气净化器”项目。此前,常路配件生产出的样品,经过天津一家企业试用,并获得认可。“这个项目一旦成了,不仅年产值净增800多万元,而且工厂可以生产完整的产品,那就又可以跨出一大步了。”汤锡荣满怀信心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