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一场病让他成了大学生“摊主”
小宇老家来自滁州,父母都是当地的农民。
过去,家里人靠着种田卖菜为生,父母经常挑着担子,把地头的新鲜蔬菜运到附近县城里卖。偶然间听说,把菜贩到南京,可以卖到更好的价钱。在他6岁时,父母开始跟着别人家的大货车,把韭菜、茼蒿、茭白运到了南京,果然发现能多赚一些。从此,父母忙着从邻居们家里收菜,然后批发到南京,成了村里到南京卖菜的第一批人。
高考结束,小宇成了南京一所大学的大专生。学校正好离菜场很近。一开始,小宇忙着学业,也没想过自己会跟菜场有过多交集。然而有一天,上课时他的手机突然响了,那边传来的是妈妈疲惫不堪的声音。原来妈妈病了,可还有上百斤的菜要卖掉。小宇没多想,立刻跟老师请假,跑到了菜场。那天,他在前面笑脸迎人,时不时,他会转过头,看看坐在摊位里头的妈妈。为了省钱,妈妈坚持没有在南京看病买药,“她嫌南京看病贵,等到下午才回老家那边去看。”
从那之后,小宇一有空就自觉跑到菜场看摊。从大三开始,学业不那么忙碌,他开始整天来菜场帮忙,俨然成了新生代的“摊主”。
对于父辈传统的“披星戴月”的卖菜方式,他坦诚自己其实无法认同,“每天从收菜到批发零售,各个环节亲力亲为,365天天天连轴转,这样的方式太累人了。”小宇心里蕴藏着一个宏大的计划:“我希望将来能成立一个卖菜公司,手下雇一些人,分工负责各个环节,我在幕后指挥,这样,我就可以一边带着家人旅游,一边常跟朋友们聚会,享受生活。”
第二位
她的名字叫褚玥
“90后”电大小姑娘卖鱼不走寻常路
除了小宇,在进香河集贸市场里,还有一位小有名气的“菜二代”。在菜场一排卖鱼摊位里,最西头的一家有位年轻小姑娘。娇小身材,时髦的染发,模样清秀,一脸甜甜的笑意漾在眼底。这就是21岁的褚玥。
第一眼见到她时,她正忙着加工饭店需要的鱼肉。别看人小,处理起鱼来技术一流,一些路过买菜的市民也忍不住停下脚来看。只见她麻利地伸手往水槽里一捞,就顺利捞出一条半米长,七八斤重的大草鱼。她左手按住鱼头,右手拿起一把铁齿刷子开始飞速刮鳞。接下来她熟练地用刀从鱼背划开,把鱼身分成两片,取出两侧的完整鱼肉,只剩下鱼头和背脊骨。这时她突然猛喝一声:“大家让开!”围观的人们立刻往后让了几步。只见她高高举起菜刀,手起刀落,鱼头被重重劈开。不过五六分钟的光景,一条硕大的草鱼,已经成了两条白嫩光滑的鱼肉。“这些是加工好,送去饭店做酸菜鱼的。厨师只要直接切片就好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