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寸土地有人管 每户人家有人帮
本网讯 “周定元老人不在家?”日前,松阳县民政部门下村走访困难群众,在古市镇七村低保户老周家吃了“闭门羹”。“中秋节前,我就听老人说要去女儿家过节。”该镇住村干部丁小芳根据掌握的情况,带领工作人员来到邻近的筏铺村,果然找到了周定元老人。
和丁小芳一样,松阳千名乡镇干部在基层社会管理过程中,依靠83个乡镇片区网格,以及2406张“民情地图”,充分掌握民情,参与协调管理,争当一名真正的“网格管理能手”。
古市镇年轻干部孟庆芝在联系刘边村时,发现有着20多年乡镇工作经验的蔡先德,手头有一份特别详细的走访记录:刘玉德家4人,种茶叶2.5亩、水稻1亩、大豆0.5亩,年收入8000元,此外还承包村里卫生保洁工作年收入4000元,为人性格内向,邻里关系较好;叶关朝家3人,老婆身体不好,儿子女儿孝顺,每月出生活费,过年过节还给1000元过节费……“一户农户没走过三四回,是了解不到这些情况的,和‘老乡镇’们比起来,我还差远了。”小孟说。
今年入夏以来,老蔡见村民陈延长家总是大门紧闭,心里很纳闷,辗转通过了解,才知道陈延长生病住院了。他到镇里查了相关资料,在陈延长出院的时候,把新农医报销政策和申请的补助款送上门。面对这一幕,陈延长感动得眼泪直打转。
“村民自己去申请补助,和干部主动送上门去,感觉是不一样的。”古市镇组织部长徐春艳说,蔡先德对刘边村180户农户的用心,让他成了镇里其他干部的学习标杆。
“来到新的工作岗位,我收到的‘见面礼’就是一份‘民情地图’。”事业干部吴深琳到新处乡报到时,拿到了所住村一套6张地图。“对照这份地图,我很快就和村里的地理位置、组织体系、产业发展、结对帮扶、防灾避险、重点人员等具体情况对接上了,真的很感谢之前住村干部们所做的工作。”小吴说。
再过几天,新兴乡上安村的大学生村官毛谷图就要转到新的工作岗位。这几天,他在村委主任刘金法的帮助下,忙着完善该村“民情地图”上关于茶产业加工区块的规划内容。
刘金法深有感触地说:“乡镇干部会变动,上安村作为省级中心村的发展规划却要持续推动下去。有了‘民情地图’,一任一任的住村干部,就会根据规划进入管理员的角色,服务不会脱节,工作更有连贯性。”
据了解,今年以来松阳县已经建立起“民情地图”促服务长效机制,对各乡镇、部门干部实行月考查、季考核、年度大比武,并将绩效结果与评优评先挂钩,与用人导向统一。
编后:
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作为创新基层社会管理服务的抓手,构筑起了一张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民情沟通之网。乡镇干部作为这张网上的节点,知晓民情多少、服务能力高低,直接关系着百姓忧乐、群众疾苦。松阳县从去年以来,将网格化管理落实为一张张详细具体的“民情地图”,推动、培训、考核乡镇干部应知应会能力,夯实了农村工作基础,拉近了干群之间的情感。此外,“民情地图”作为服务基层的创新之举,重在健全运用机制,并在此过程中突出考核结果运用,这才能真正把为民办事能力强、与群众走得近的干部选到为民服务的岗位上去,让百姓得益。
记者 雷蕾 孙志华 通讯员 何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