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照荷塘别样红
——喜看递铺镇荷花塘村农民新生活
“以前做梦也没想到可以住进别墅,还能用上电脑。”两年前的这个时候, 42岁的程春华因为下半身瘫痪成天足不出户。用他的话说,是“呆在破旧的老房子无所事事”。
当记者日前走进位于安吉经济开发区城北园区的荷花塘村一栋落地115平方米的联体别墅时,程春华正坐着轮椅,上网浏览新闻。 2009年11月,在递铺镇残联和村委的适当补贴下,他成为最晚搬进荷花塘村集中安置区的住户之一。程春华的生活变化只是荷花塘村社区化变迁的一个缩影。“样板社区”新生活 西苕溪北岸,城北1号桥,远远望见一排排灰白色调、规划齐整、三间三层的联体别墅。拐进荷花塘村一看,清爽宽敞的道路、绿意盎然的庭院、假山亭榭之间,让人难以相信这是身处农村。
在村口拓有“日照荷塘” 4个朱红大字的景观石后,是一个拥有塑胶篮球场和跷跷板、摇马等健身器材共300平方米的健身广场。“我们村建有4个这样的室外小公园,方便村民就近运动休闲。”该村党委书记李诗武介绍说,位于村委办公大楼内的文化活动中心,乒乓球台、台球桌、象棋、图书一应俱全,“一到晚上,女同志在广场外跳排舞,男同志在活动中心里看书下棋,很是热闹。”
据介绍,荷花塘村的新农村建设始于2006年城北新区的开发建设,是安吉县最早的“整村整治”试点村。2009年,全村650户、2400余名村民根据自主选择,分别住进了502栋联体别墅和124套商品房,且房屋设计和基础设施建设完全参照城市小区标准。
跨出田头当“白领”村民丁建平原本和妻子一起“伺候”家里的4亩多水稻,“农忙时候, 6点不到就要下田,天黑了才回,一年辛苦也只是勉强够吃够用。 ”他时常需要出门打零工维持家用。如今,丁建平已是一家转椅厂的中层管理人员,两口子月收入近万元。
据了解,因新村落址背靠阳光工业区,村里1/3的农民进企业学技术、学管理,过起了朝九晚五的白领生活。“5点就下班,晚上我一般在家上网看电视,老婆喜欢到广场上参加集体娱乐活动。”谈起全新的生活方式,丁建平乐了,“以前别提业余休闲了,连上街办事都要走较远的山路,如今在家门口就能取钱、买菜、逛超市,跟住城里没什么区别。”
目前,荷花塘村分布有4个较大的超市,多家小型菜场、餐馆,均为本村村民经营。“村里不仅通过在村委会一楼的电子屏幕上发布招工信息促进就业,还鼓励有能力的村民自主创业。”李诗武说,“现在全村80%的住户都有私家车,我们农民有钱了,日子越过越好。”
村民办事全程代理 在村委会大楼门口,还悬挂着另一块牌子:荷花塘社区综合服务中心。
李诗武介绍说,荷花塘村其实就是一个大型社区。除了完成为村民办理养老、医疗保险等公共事务外,村委会还成立社区综合服务中心,下设党建工作服务站、文体卫生服务站等7站10室,并形成社区“全程办事代理制”,落实便民服务。
据悉,为巩固2010年收获的“中国美丽乡村”精品村创建成果,村集体出资聘请10名环卫工,打扫公共区域和清理村民袋装垃圾,然后由清运工将垃圾统一运送至三官垃圾中转站。此外,义务夜巡队、消防队先后成立,全面提升社区安全保障力度。“社区化管理一方面便捷了村里事务的运行,更重要的是,有利于村民‘抱团’致富,达到生产生活节节高的效果。”李诗武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