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美丽乡村创建 普惠农村百万群众
1至3季度我市农民人均现金收入同比增17.5%,农业总产值同比增3.8%
湖州在线讯 从近日召开的三季度市级农口部门工作例会上获悉,今年1至3季度,我市“三农”工作成绩喜人,农业总产值预计达到105.34亿元,同比增加3.8%;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预计达到13937元,同比增加17.5%。
今年以来,我市认真贯彻中央、全省农村工作会议精神,以全面推进美丽乡村建设为载体,开展省级新农村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工作,改善农村民生和基础设施,以加快推进农业“两区”建设为抓手,推动现代农业发展,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
加快美丽乡村创建 普惠农村百万群众 今年初,我市专门出台了《湖州市美丽乡村建设“十二五”规划》和《湖州市美丽乡村建设2011年行动计划》,以此加快打造“村村优美、家家富裕、户户文明、处处和谐、人人幸福”宜业宜居宜游的美丽乡村。全市确定了今年美丽乡村创建村248个、整治提升村80个,新农村示范带10条等建设任务。各县区结合实际,彰显特色,分别出台了一系列有关美丽乡村建设实施意见和扶持政策,加大对“三农”的投入。据统计,截至上月底,全市财政“三农”投入达到36.44亿元,同比增加20.76%,其中市本级投入10.26亿元,同比增加30.59%。
锁定目标任务,突出抓好村镇集聚建设、农民创业增收、农村环境整治、乡村文化发展、基层基础建设、农村改革深化六大重点,加快推进创建步伐。列入“争先行动”的29个中心村至8月底已完成投资约3.9亿元,列入“争先行动”的10条新农村示范带至9月底已完成投资约15.7亿元。农房改造投入50.3亿元,至9月底已完成改造建设15804户、面积约426.7万平方米。到8月底, 49个直创村和11个提升村已投入约3.1亿元,新增改扩建公共设施建设7.6万平方米、农村公厕76座、无害化农厕9181户、污水处理9801户;新增加河沟塘整治约7万米、农村绿化约32.8万平方米、村内道路硬化约24.6万米。顺利完成第一批农村环境连片整治项目,涉及133个村,受益人口约16万人。 33.57万农民已经享受到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待遇,新农合政策范围内住院报销比例达到62.7%。完成农民素质提升培训37674人,其中农民转移就业培训20445人、获国家职业资格证书12793人。
“两区”推动农业提升 产业增效农民增收 今年以来,我市进一步加大农业“两区”建设力度。年初组织开展了粮食功能区“百日攻坚”行动,已投入财政资金9012万元,基本建成粮食功能区11.44万亩。到9月底,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已投入资金7.7亿元,建成产业区块19万亩;新增加1个综合区、 12个主导产业示范区和40个特色精品园省级创建点,累计分别达到11个、 29个、 64个,其中2个主导产业示范区和2个特色精品园已通过省级验收并命名。
“两区”建设加快推动了土地流转和主体培育,全市综合区土地流转提高了6.2个百分点,新增加农民专业合作社158家、示范性农民专业合作社22家,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16家,预计以农畜水产品加工为主的龙头企业销售产值达到296.4亿元。
通过农业“两区”建设强基础,深入实施“4231”产业培育计划,推动农业加快转型升级。今年以来全市四大优势产业特种水产、蔬菜、茶叶、水果发展势头良好,新增面积2.11万亩, 1至3季度产值达57.1亿元,同比增10.5%;两大传统产业粮食、蚕桑生产稳定,粮食单产稳中有增,可超额完成省下达的面积、总产量目标任务,蚕桑受蚕茧价涨带动产值同比增25.2%;优化发展的畜牧、笋竹、花卉三大特色产业发展水平明显提升,畜牧业效益明显,受价格上涨带动产值同比增31%,花卉苗木产业好于去年;休闲观光农业健康发展,全市新增加2个国家级休闲观光农业示范点,农家乐休闲旅游业接待游客人数655.7万人,同比增20.9%,营业收入8.14亿元,同比增2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