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九银十"是楼市的传统旺季,今年却成交惨淡。
今年中秋节当天,中国经济时报记者来到位于通州的京贸国际城。京贸国际城社区的一位保安指着其中一栋楼说,"这栋楼已经无房可卖了,远处的那栋在卖,大约一万四千元每平方米。"
据悉,京贸国际城社区位于通州运河核心区内,此前该楼盘最高价为26800元/平方米左右。近期,京贸国际城5号楼即将开盘销售,售价已经下调到15000元/平方米左右。
在短短几个月里,京贸国际城每平方米的价格缩水将近1万元,北京其他一些楼盘情况大概相似。
"看来政府的调控政策不会松动了,希望楼盘价格继续下降,即使该楼盘现在降到一万五千元每平方米,很多人也是买不起的。"一位在京贸国际城门口欲看房的消费者告诉本报记者。
据统计,今年中秋节三天假期头两天北京住宅成交总量为309套,与去年同期相比大幅下跌了40%,虽然与今年端午节三天假期头两天的成交量相比小幅上涨了4%,但是与今年五一节假期头两天的成交量相比则大幅下跌了72%。
北京中原研究部总监张大伟认为,8月中上旬,北京楼市实质成交价下调的比例在逐渐增加。
有价无市氛围蔓延
"楼盘均价在1.2万元每平方米以下我才能买得起,据我观察,这也是很多朋友的心理价位。"这位消费者告诉记者。
事实上,这位消费者的忧虑并非孤例。消费者购买决定的迟疑使楼盘成交量锐减。
来自亚豪机构的统计数据显示,2011年8月,北京共成交期房商品住宅4372套,成交面积52.01万平方米,环比7月成交套数减少44.3%,成交面积减少37.1%;现房商品住宅共成交1134套,成交面积15.14万平方米,套数环比减少12%,面积环比减少6%。
"现阶段楼市普遍是有价无市的状态,一般说来,理智的消费者都是在观望,等房价下降。"一位二线城市的房产中介工作人员告诉中国经济时报记者。
伟业我爱我家集团副总裁胡景晖表示,8月底9月初北京新开盘的项目,尤其是中低总价优质楼盘项目供应的匮乏,使得近半个月来新房的成交量持续萎缩,中秋期间新房的成交量也陷入冰点。
房产资深人士表示,"一定意义上,不是消费者的观望情绪在增加,而是目前的房价对于消费者来说仍属太高。"
"虽然新房和二手房市场频繁出现特价楼盘,但是,这并未形成普遍的实质性的降价潮,高昂的房价与购房者心理预期的差距,使得购房者观望气氛依旧浓厚。"胡景晖指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