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中小企业以温州为代表今年屡次成为舆论热点,从“遇冷”到“休克”,从“倒闭潮”到“崩盘说”,浙江这个中国民营企业大省的中小企业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惑,许多民营企业家表示,现在的状况比08年金融危机还要糟糕。
中小企业 六七成面临生存困境
调研发现,中小企业当前面临严重的生存困境。目前中小企业中大概有10%的在升级,有20%左右的企业在转型中,“大量的企业,60%到70%的企业现在则面临严重的生存困境。”
温州市中小企业协会会长周德文认为当前中小企业生存的艰难要超过国际金融危机的时候,“目前,温州36万家中小企业,有20%左右陷入停工或者半停工状态。”
温州市经贸局监测的数据显示,上半年温州眼镜、打火机、制笔、锁具等35家出口导向型企业利润同比下降30%左右。这些企业中亏损的占四分之一多,仅三成企业利润保持增长。
在永嘉县工业园区里,大多数企业都选择停止扩张,或采取其他策略来节约成本。“只进设备不进人,近段时间企业都尽量减少员工,以前用100个到150个员工的企业将人员削减到30人到50人。”永嘉工业园区管委会经济发展科科长徐伟介绍说。
融资难 前所未有
目前中小企业融资难到什么程度?按全国工商联的统计,规模以下的小企业90%不可能从银行取得任何借款,微型企业95%没有从银行得到任何贷款。这些企业被迫转向民间借贷。
辜胜阻说,重公轻私的银行偏好在今年表现明显,中小企业大概只有10%能够从正规银行体系得到贷款。浙江有80%的小企业靠民间借贷。目前民间借贷的年利率高达120%,即使这样,民间融资还是供不应求。民间借贷缺乏监管、利率高,中小企业还本归息的压力极大,已经潜藏着巨大的债务纠纷的风险。
用工荒也十分严峻。中小企业招不到人,留不住人,同时人工成本越来越高。“用工荒不仅是技工在荒,普工也荒,不仅是沿海荒,内地也荒。”辜胜阻表示。
另外,高成本时代已经来临。借贷利率、人民币汇率、税率、工人薪金、土地出让金等多重因素叠加,让中小企业成本高企。
辜胜阻说,2008年中小企业最大的问题是融资难,2009年是全球金融危机,2010年是用工荒,而今年则是多种不利因素的叠加。如果对中小企业来说,2009年是最困难的一年,2010年是最复杂的一年,那2011年则是中小企业最纠结的一年。
直面困境 选择突围
对于解决中小企业面临的困境,专家们纷纷支招。中小企业融资问题有两个:一个是融资难,二是融资贵。绝大多数中小企业在四大银行很难贷到款。“当然,现在渠道多了,有了担保公司,典当行和小额信贷,但贵的问题没有解决。”
要想解决融资贵的问题,就应建立区域性股份制民营小银行,民营小银行是弥补银行与中小企业信用信息不对称的关键。
对企业而言,目前面临严重的生存困境,,只有摆脱生存困境才能实现转型升级。转型就要转变原来的发展模式、管理理念,从依靠廉价劳动力转向依靠创新、提高生产效率。
对政府而言,政府推动企业升级,要从三方面入手。第一,就是要“放开”,就是要打破垄断,完善、健全市场经济体制,只有这样才能减少中小企业升级阻力;第二,就是要“扶持”,国家应该把扶持三农的某些政策,“移植”到中小企业上,实行少取多予,通过减税、减费,帮助企业轻装上阵;第三,就是要“引导”,引导企业转型,一方面要化解企业生存困境,另一方面也要利用高成本的市场倒逼机制迫使企业转型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