筹资金破难题
24幢854套房子,总建筑面积超11万平方米,需要投入建设资金1.2亿元,再加上后期配套设施,共需资金1.5亿元。这样一大笔钱,对健农村村两委而言,是天文数字。如何筹集资金,成为该村建房第一难题。
“当时村里土地、滩涂被征用,积攒下3500万元资金,但缺口依旧很大。于是我们就由村民集体出资,作为建房的款项。”陈孟富告诉记者,按照《健农村小区房屋分配方案》,每个村民享受40平方米的住房面积,上交房款1万元,其他人员则视户籍情况不同,相应提高上交房款标准。这样一来,就筹得资金3500万元。
“今年村里又拿出50亩土地用于商住拍卖,引进物流公司,两笔资金达5000万元。”陈孟富表示,这些钱加一起,建房的资金问题就解决了。
而据该镇党委委员陈彩娇介绍,由于资金需求数量过于庞大,为了筹集到资金,村两委干部是“八仙过海”,纷纷通过自身努力,帮忙筹措资金,最终确保了健农小区的顺利建设。
同样,对资金的使用,该村也积极做到管理到位。陈彩娇告诉记者,健农小区从项目报批,到工程承包都是通过招投标形式,过程非常透明,镇里也派有专人对项目、资金使用进行跟踪监督,做到村账镇管。截至目前,资金运作健康。
公开透明分房
房子近千套,涉及家家户户,分配稍有不均,民生工程就会演化成扰民工程,甚至影响到村子稳定。
“分房子最担心两个不公正,分配方案的不公正和现场抓阄的不公正。在这两点上,我们健农村村两委干部问心无愧。”陈孟富透露,为了房屋分配方案,前前后后召开的村两委会议、村民代表会议不下20次,每次都有会议纪要,最终通过方案,并进行公示。
考虑到农村实际,该方案确定为农村户籍1万元可享受40平方米,大学生、部队志愿兵、提干的居民2.5万元享受40平方米,居民则为4万元享受40平方米。为做到方案的公平透明性。村里还推选杨国基、董节义、陈兆宝等三位在村里素有威望的老人,来核实村民的具体户籍和情况,并制定现场抓阄方案。
“自健农村有分房以来,从没有像这次那样公平公正。”58岁的杨国基告诉记者,无论是分配方案,还是抓阄方案都经过反复讨论,又经镇里修改,最终确定下来。他向记者讲述了这样一个细节,为确保抓阄的公平公开,村民需带上白手套,在完全透明的纯净水桶里抓阄,周围都是目击者,不存在作弊可能性。
“这次现场分房,如果不是村干部‘腰板硬’,做事公平,村里还不吵翻天了。”村民董节义表示,正因为公平公信,现场抓阄非常顺利,村民们即使抓到位置不理想的房子,也都能接受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