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首页  经济热点 民营经济 浙江股市 区域发展 专业市场 企业动态 统计数据 浙江产经 浙江楼市

城乡导报评论:推动余杭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作者: 时间:2011年07月05日 信息来源:余杭新闻网

    国民之魂,文以化之;国家之神,文以铸之。大力发展创新文化,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不竭的文化动力,是时代的迫切要求。在“十二五”的开局之年,区委十二届十二次全体(扩大)会议研究部署今后一个时期我区“文化名区”建设工作的目标任务,审议通过了《关于深入实施“文化名区”战略的决定》,为余杭文化建设指明了道路与方向,特别是这一举动所传达的对于深入实施“文化名区”战略的决心与重视,令人振奋。

    挖掘历史,这片土地曾孕育了良渚文化、运河文化、径山禅茶文化,这些文化成果至今仍熠熠生辉,余杭的历史文化底蕴不可谓不深厚。回顾过去,余杭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文创产业发展、文化遗产保护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达沃斯高峰论坛“最具人文魅力区”等荣誉肯定了余杭的成绩。对于深入实施“文化名区”战略,努力推动余杭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我们有充分的文化自信。审时度势,文化引领经济社会发展的时代已经到来。比照先进,我们在文化建设上仍存在诸多不足。对于深入实施“文化名区”战略,努力推动余杭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我们需要有高度的文化自觉。

    本次区委全会提出要重点把握“五项原则”,紧紧围绕“六名目标”,深入实施“十大文化工程”,为深入实施“文化名区”战略设计了路线图,指引了方向,也规划了未来。特别是列出的“十大文化工程”,突出了良渚、超山、径山、西溪、塘栖、仓前等文化地标建设,有利于进一步发掘、保护、利用和弘扬余杭特色文化,同时注重设施建设、素质提升、文创产业发展和人才开发,为文化建设奠定了基础,提供了动力。这种以项目承载文化建设,将落脚点放在项目上的做法,真正体现了“虚功实做”。“十大文化工程”还将列为“十二五”期间重大项目,每年排定具体项目,细化实施方案,确定区四套班子领导联系,明确责任单位和责任人,这就将“文化名区”建设真正纳入了项目化管理,强化了项目保障,有利于确保“文化名区”建设工作科学、有序开展。“六名目标”的提出,阐释了“文化名区”的内涵,需要我们用长远的眼光、宽阔的胸怀和务实的态度,将美好的愿景化为壮丽的现实。会议指出要将“文化名区”战略与其他五大发展战略作为有机整体统一推进,体现了经济、社会、文化一体化发展理念,必定促进“六大发展战略”相辅相成、齐头并进。

    “文化名区”建设的根本目的在于使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文化发展成果,因此要把文化惠民作为“文化名区”建设的出发点和归宿点,加快文化体制改革,加快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加快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我们欣喜地看到,全会上“力争到2015年,每万人拥有公共文化设施面积达到2000平方米,人均体育活动面积达到2.1平方米,基本形成15分钟公共文化服务圈”、“不断增加财政资金对文化事业的投入,确保区、镇乡(街道)两级财政对经常性文化建设经费投入不低于经常性财政收入的增长幅度”等明确表述,希望文化民生的承诺能够真正落到实处,不断提高公共文化服务能力水平,让文化服务于人民。

    “文化名区”建设任重道远,有赖于凝聚各方力量,形成全民共建的强大合力。全面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打造和守护全区人民共同的精神家园,需要我们每个人携手创造。

  • 129人
  • 0人
最新文章
版权和免责声明:
1.凡注有“浙江民营企业网”的文章,均为浙江民营企业网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2.未注明来源或转载自其他媒体的文章,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您认为文章有可能损害您的利益或知识产权,请与我们联系。

关于我们 | About zj123 |法律声明 | 友情链接 | 建议留言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最新资讯

客服:0571-87896971 客服传真:0571-87298208 543059767 1091140425

中国电子商务网站百强 © 2002-2012 zj123.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监网监

浙ICP备1104753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