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义乌来料加工万里行子活动,义乌—常山来料加工对接洽谈会昨在义乌国际商贸城二区原旅购中心五楼会议室举行。据悉,活动总共成交的意向协议订单额为2400万元。
常山县副县长:
当地八成订单来自义乌
义乌市委常委、副市长汤飞帆参加了本次活动,他向到场的经营户及经纪人,介绍了近年来义乌经济社会发展的相关情况,重点提及了来料加工业的蓬勃发展态势。
他说,义乌市委、市政府积极引导企业主和经营户发展来料加工,来料加工规模和范围不断扩大,目前已经覆盖了全国31个省、市和自治区,带动了300万以上劳动力从事来料加工。
常山县此次由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黄孔森带队,在本次活动上推介当地来料加工产业。
据悉,常山县通过强化政策扶持,积极引导各行政村集体兴建来料加工厂房,目前较为集中的来料加工点发展到294个,建成了一大批来料加工标准厂房。在经纪人队伍建设方面,目前全县共有来料加工经纪人480多名,其中194名经纪人还获得了义乌工商局核发的经纪人执业资格证。此外,常山现有来料加工队伍3.5万人,其中业内普遍反映较为紧缺的熟练平车工就有7000多名。仅今年1~5月份,常山县已发放了1.2亿元的来料加工费。
汤飞帆表示,未来常山、义乌应进一步加强区域合作,促进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他指出,义乌市有关部门应为两地开展来料加工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营造良性宽松的环境。
黄孔森在会议结束后接受了新报记者专访,他对汤飞帆的进一步加强区域合作的观点颇为认同。他说,常山县在对接义乌,发展来料加工业过程中得到了许多实惠。当地约八成以上的来料加工订单来自义乌市场,这为常山县农民的创业、就业提供了有力支撑。
签署结对合作协议
总成交额2400万元
在这次对接会上,常山、义乌还签署了来料加工结对协议。同时,来自义乌的6位经营户与来自常山的6位经纪人签订了具体的合作意向书。据义乌来料加工联合会工作人员现场的统计数据,此次签订的意向协议订单总额为2400万元。
其中,来自义乌国际商贸城的饰品经营户朱兴宝与常山县经纪人吴立群签订了574万元的饰品加工订单协议。吴立群将为朱兴宝加工总计82万个相关饰品。
活动的成果当然不仅限于此。在相关议程结束后,到场的110位义乌市场经营户及108位常山县来料加工经纪人进行了自由对接、交流。一位来自常山的经纪人主要生产手提包,他的这一产品做工精细,质量上乘,报价也不高,引起许多义乌经营户的关注。虽然这位经纪人没有参加上述签约仪式,但他还是在自由对接活动中发展了几个意向客户。“他们会找时间到我的加工点看一看,我相信,这里边肯定会产生商机。”他说。
义乌市来料加工联合会会长周伟力也说:“这样的活动,不仅促成了义乌经营户与常山经纪人达成具体合作协议,也达到了信息交流、资源共享的作用。义乌经营户借此了解了常山来料加工产业,从而多了一种对外发放加工活的途径,常山来料加工经纪人则从中获得了市场信息,为将来更好地开展业务打下基础。”
金华籍媳妇乐开了花
每次来义乌都有收获
在活动现场,一位表现得颇为活跃的中年妇女引起了媒体记者的关注。听《今日常山》报的一位同行介绍,她是当地出了名的饰品加工大王,叫王备娟。王备娟颇为兴奋地告诉记者:“回到家乡,我觉得很亲切。”
原来,现年41岁的王备娟是金东区雅里村人,大约20年前嫁到了常山县白石镇白石街村。她从上世纪90年代初就开始做来料加工。20年来,借助自己的勤劳和诚信,她的事业越来越红火,成了常山县远近闻名的致富能手、来料加工领头雁。目前,她手下的来料加工户有1000多人,设立的加工点有20多个。
由于业务需要,王备娟已多次来到义乌。她说,每次来到义乌,她都会有不小的收获。这次,她同样有不小的收获:“有两个老板觉得我的东西做得好,想跟我合作。”这两个老板还是她的老客户陈进介绍的。陈进在义乌经营饰品生意,对王备娟的加工能力和为人颇为认可。他介绍的这两个新客户,实力也不小,要是双方真能合作起来,每年王备娟就能增加数十万元的产销额。
“只要做出来的活让人满意,生意就会越做越好,毕竟义乌市场这么大。”王备娟说,以后,她还会经常来义乌,也希望义乌的经营户经常到常山走走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