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首页  经济热点 民营经济 浙江股市 区域发展 专业市场 企业动态 统计数据 浙江产经 浙江楼市

衢州市援疆指挥部倾力打造“浙江衢州新村”

作者:王晨辉 通讯员 王舟 时间:2011年06月17日 信息来源:衢州新闻网

     浙江在线06月17日讯 第二次全国对口支援新疆工作会议于5月27-29日召开,仅仅过了两天,全省“安居富民、定居兴牧”建设示范工程现场会即在衢州援建的乌什县“浙江衢州新村”召开,省援疆指挥部裘东耀指挥长、徐幸副指挥长带领全省10个市的指挥长出席了现场会。这次现场会不仅彰显了第二次全国对口支援新疆工作会议“继续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放在优先位置”重要工作导向,也是对衢州援疆工作实现“意识超前、行动超前、成绩超前”作出的充分肯定。

    一、援疆规划凸显民生重点,“浙江衢州新村”应时而生。

    第一次全国对口支援新疆工作会议召开以来,衢州市委、市政府充分贯彻中央、省委关于对口援疆工作的指示精神,把编制好援疆规划作为开展援疆工作行动指南。于2010年7月组织了16名成员组织规划调研组进驻乌什县开展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广泛征集方方面面意见,多轮次多层面地与乌什县方面进行衔接,精心编制《衢州市对口支援新疆乌什县规划实施方案》。《规划》初步形成后,8月底衢州市委书记孙建国同志又亲自带队赴乌什县进行调研,就《规划》方案与乌什县进行进一步的对接,并提出了许多具体的指导性意见。由于调研深入,沟通及时,研讨充分,规划编制工作进展顺畅,衢州成为最早完成市级对口支援规划编制的市之一。《规划》中民生项目占五年对口支援项目的三分之一强,资金量占对口支援资金的50%以上。

    在开展规划调研的同时,我们了解到,乌什县全县有牧民1098户5570人,其中已定居538户,未定居560户,定居率尚不到50%,“定居兴牧”任重而道远。市援疆指挥部及时落实省委、省政府提出的“三个提前”的具体行动目标,根据省指挥部的部署和要求,积极筹划提前实施了乌什县阿哈雅乡富民安居工程和乌什县亚曼苏卫生院改扩建两个项目。其中衢州对口支援新疆乌什县“安居富民、定居兴牧”项目——阿合雅乡18村“富民安居工程”,经市援疆指挥部汇报,省援疆指挥部和乌什县委县政府同意,决定把该村命名为“浙江衢州新村”。

    “浙江衢州新村”的前身是阿合雅乡21村、22村162户1053名牧民,搬迁至阿合雅乡18村牧民新村,规划总用地面积约700亩,其中居民用地面积约190亩,公共工程占地面积约30.2亩,道路、绿化、耕地面积约479.8亩。每户用地面积750平方米,住宅建筑面积为80平方米。

    二、新村建设着眼长远规划,“四高要求”打造边陲新农村

    2010年8月底,吕祖善省长来到在建中的“浙江衢州新村”实地调研指导阿合雅富民兴牧工程,一位年长的牧民拉着吕省长的手流下了感激的泪水。这一幕也触动了当时在场的衢州指挥部三位领导,加深了对中央对口支援新疆决策部署的理解,深刻领会到民生项目“安居”是根本,“富民”是目的,为此,市援疆指挥部提出了让农牧民“搬得进、住得下、富得起”的目标要求,制定了“三步走”的新村建设规划:

    (一)以“四高要求”为目标,打造乌什新农村建设示范点。

    衢州市援疆指挥部以“高起点、高标准、高水平、高效益”为目标,充分利用“浙江衢州新村”作为提前实施项目的优势,努力在对口援建中形成以点带面的示范作用,最终的目的是要把“浙江衢州新村”打造成乌什乃至阿克苏地区最靓丽的新农村。

    该项目由浙江省发改委及阿克苏地区发改委下达的计划总投资886万元,2010年完成投资486万元,自8月中旬开工以来进展顺利,至11月底,162户庭院内扩建及配套都已完工。主要建设内容为改扩建牧民定居房162户,每户新增建筑面积30平方米,建筑总面积4860平方米,每户配套建设厕所、暖圈、沼气池、青贮窖、围墙、大门等相关生活设施。

    2011年,市援疆指挥部继续对“浙江衢州新村”投入援助资金400万元,计划建设区内道路6.5公里,路灯70盏;建设村级组织阵地、村级卫生室500余平方米;配套建设自来水厂1座、变电所1处、公共厕所2座、垃圾转运站2座,完成外墙粉刷及平屋顶改建坡屋顶工程,以及绿化和美化等工作,进一步改善农牧民居住环境。随着工程进度的不段实施,戈壁滩上渐渐地形成了一座人居环境优美的现代化新农村。

    (二)以“庭院经济”为试点,探索农牧民产业结构调整新思路。

    乌什经济是传统农业经济,一产比重高达42%,尤其是“浙江衢州新村”安居的162户居民中,绝大多数为牧民,随着过度放养,植被资源日益枯竭,牧民经济收入已陷入了负增长的困境。指挥部领导通过大量的调查研究,先后走访乡村干部和农牧民群众,逐步形成了引导农牧民群众“发展庭院”经济的工作思路,结合“浙江衢州新村”村民原先的实际生产生活情况,以每户农牧民拥有1.5亩面积的庭院为基础,大力帮扶该村农牧民发展庭院内种养殖经济。3月,衢州市援疆指挥部向该村免费发放了总价值19.44万元的鸡苗,共48600羽,户均300羽,并联系养殖技术专家,对农牧民进行了技术培训,按照每只鸡25元的经济效益计算,每户将实现增收7500元,全村增收121.5万元。此外,在衢州援疆指挥部的指导帮助下,“浙江衢州新村”农牧民在1.5亩的庭院内种植了葡萄、核桃等果树,以及蔬菜;在乌什开展的“扶贫周”活动中,市援疆指挥部全体干部人才主动参与、踊跃捐款,筹集1.5万元爱心款,购买了7吨化肥,送到浙江衢州新村村民手中,以实际行动支持农牧民发展庭院内种养殖业。

    (三)以“文化建设”为阵地,培养充满活力的创业致富领路人。

    “安居富民、定居兴牧”工程面临的最大的挑战是对当地群众传统观念的改造,因地域经济、文化、民族、语言等方面存在的差异,给指挥部实施富民策略带来了级大的阻力。在指挥部召开的“浙江衢州新村”党员干部座谈会上,到场的30余位党员干部竟无一人懂汉语,思想交流异常困难。市援疆指挥部根据该村基层组织建设的实际情况,经过充分的调研,制定了一系列“传、帮、带”活动计划。

    1、强化村级班子建设,培养创业致富领路人。创新观念、创业致富离不开村级班子的组织引导,为进一步激发该村党员干部活力,把“浙江衢州新村”村级组织,建设成为具有开拓性、创新性和先进性的基层组织。指挥部与当地乡党委、政府协作,实施了三方面措施:一是为“浙江衢州新村”配备工作能力强、协调能力强、沟通能力强的驻村干部,以便更好地帮助村党员干部落实上级决策部署;二是指挥部、乡政府共同组织对村党员干部进行培训,“七一”前组织党员干部外出考察,及时学习借签现代化新农村建设方面的成功经验和发展模式;三是指挥部计划组织村党员干部赴内地进行交流,进一步开拓他们的视野,学习借鉴东部新农村建设的先进发展观念。

    2、开展党组织结对活动,发挥基层党组织“互帮互促”作用。加强“浙江衢州新村”的党组织建设,是实现该村经济、社会、文化等各方面稳定发展的重要保障。指挥部党支部主动与“浙江衢州新村”党组织结对,通过这一系列“办实事、送温暖、献爱心”活动,深入党员干部家庭,充分调动和发挥党员干部先锋模范作用,帮助他们在农业结构调整中大胆尝试,作好带头致富的榜样。

    3、开展各项评比竞赛活动,树精神文明建设新风尚。牧民群众长期游牧的生活习惯,造成了他们在短时间内较难适应定居生活,导致新建的“浙江衢州新村”不同程度地存在“脏、乱、差”等现象,从而影响到“安居富民、定居兴牧”政策的实施。为全面形成“浙江衢州新村”的发展活力,今年,市援疆指挥部着手组织在新村进行“文明庭院”、“五好家庭”竞选评比等活动,向村民发放垃圾箱等卫生保洁用品,引导广大农牧民转变生活观念,提高生活质量,切实打造在乌什县具有带动示范作用的新农村。

    三、不断巩固“安居富民”成果,探索西部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之路。

    发展“庭院经济”,是衢州援疆指挥部培育致富带头人,实现当地经济内生发展的举措之一。下一步,衢州援疆指挥部还将从多方面入手,不断总结“浙江衢州新村”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试点的经验成果,以此来确立整个乌什县新农村建设的发展方向。下一步,衢州援疆指挥部还将在继续巩固发展庭院经济的同时,努力培养扶持内生发展的力量。今年将投入265万元,支持孵化基地建设,大力支持当地鸡苗孵化基地建设;其中,培养一批敢闯、敢拼的养鸡户,将推动庭院内养鸡将向订单养鸡、合作社方向发展;引进了乌什县海湖农产品有限公司,确保鸡苗销售,实现致富增收。此外还计划发展当地养鸡协会、合作社,形成乌什内生发展。把“浙江衢州新村”打造成村集体经济发展最具活力的新农村。

  • 35人
  • 0人
最新文章
版权和免责声明:
1.凡注有“浙江民营企业网”的文章,均为浙江民营企业网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2.未注明来源或转载自其他媒体的文章,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您认为文章有可能损害您的利益或知识产权,请与我们联系。

关于我们 | About zj123 |法律声明 | 友情链接 | 建议留言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最新资讯

客服:0571-87896971 客服传真:0571-87298208 543059767 1091140425

中国电子商务网站百强 © 2002-2012 zj123.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监网监

浙ICP备1104753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