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首页  经济热点 民营经济 浙江股市 区域发展 专业市场 企业动态 统计数据 浙江产经 浙江楼市

南京土地出让拟“限地价、竞配建”

作者:马乐乐 鹿伟 时间:2011年05月22日 信息来源:现代快报

    房价高居不下,南京国土部门将如何加强保障性住房用地服务?高地价接连出现,南京国土部门将采取哪些措施抑制高地价?……昨天,南京市国土资源局副局长、南京市国土资源局执法监察局局长宋雅建做客"政风行风热线",就市民关注的问题进行了解答。他还透露说,下一步准备对一些地块实行限地价的方式。

    改变"价高者得"

    南京拟对部分地块"限价"拍卖

    今年一季度为加快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各级政府之间还层层签订了责任状。宋雅建介绍说,今年一季度,全市保障性住房用地已供应90.7公顷,较去年同期增长了54.23%.截至目前,全市保障性住房用地已供应158.44公顷。

    对于市民关心的国土部门将采取何种措施抑制高地价,宋雅建表示,去年以来,为遏制土地市场投机行为,他们研究制订出台了关于进一步规范国有供地使用权的规范意见,经营性用地的首付款比例提高到50%。重新明确成交价款,并调整简化土地交付方式,加大违法责任处理力度,明确各项权利义务关系,规范各类交易行为。

    "从今年一季度土地市场情况看,房地产开发企业拿地的热情已经逐渐回归理性。"宋雅建介绍说,一方面将加大房地产用地的供应。据悉,今年一季度全市房地产用地出让163公顷,供应面积同比增长42%;另一方面将积极研究抑制的办法,经过研究论证,下一步准备对可能影响到地价的地块实行限地价的方式。

    宋雅建解释说,以往通过招标挂牌的方式公开向市场上供应经营性用地,当时有个缺陷就是竞标成功唯一的评判标准就是最终竞标价格,成交价格,谁的价高谁可以拿到这块地。"但是实行几年以来,这种做法带来很多弊端,于是我们准备采取在地价上面做高额限制,同时在出让条件里面设定一些内容,比如必须在地块里配建多少套保障房。"(当竞价达到最高限价时,保障房配建等内容成为竞拍条件,有媒体称之为"限地价、竟配建"-编者注)据悉,相关具体政策还在研究中,应该不久会出台。

    还有别的模式

    常州已实施"限房价、竞地价"

    宋雅建提出将针对土地拍卖实行"限地价"来抑制高地价,这是南京国土部门首次公开提出将用"限地价"的办法来改变"价高者得"的现行土地拍卖模式。

    南京国土部门的探索与上级国土部门的步调是一致的。前不久,江苏省国土资源厅相关人士透露,国土资源部改革和完善土地招拍挂制度的相关办法预计在二季度出台,江苏省也正在探索"限房价竞地价"、"双向竞价"、"综合评标"等新模式,目的就是为了告别"价高者得"的旧模式。

    今年2月底,江苏常州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做好房地产市场调控工作的意见》,其中明确提到了"限房价、竞地价"的举措。具体的做法是,房管部门根据数据测算出合理的房价标准,然后由国土部门根据测算合理的土地底价并公开挂牌上市,地块成交后将设定的房价和成交的地价向社会公布。由于公开了地块对应房价的"天花板",此举被认为将可以遏制"地王"现象。

    作为江苏首个吃螃蟹者,常州的做法引起了多方重视。在常州做法的基础上,省国土厅有关人士还提出了"双向竞价"和"综合评标"。所谓"双向竞价"就例如,一块土地出让价格限定为2亿元,参拍企业自报今后商品房的销售价格,房价出价低的获得土地。而"综合评标"也好理解:土地拍卖时达到一定报价后不再比价格,而是比综合条件,比如可以比各自计划的项目建设方案,经综合评判后条件最优者(比如规划更科学、绿化率更高、企业资质更好等等)的企业得地。

    如何遏制土地违法

    根据问责条例启动重点区域的问责

    对于网友反映的高房价、高地价问题,宋雅建坦言,房价、地价居高不下是客观事实,尽管这个具体的价格是由市场本身决定的,"对这个问题,我个人也是感同身受,非常理解网友的心情。"他表示,随着各项调控政策进一步落实到位,预计在不久的将来,全市的房地产秩序将更加规范有序。

    国土部门将如何遏制重点地区土地违法的行为?宋雅建表示,国土部门将及时发现遏制违法行为,并且采取多种方式不断强化监督,保持遏制违法高压态势,对违法重点地区实行重点监管。"对问题特别严重的地区,我们准备根据党政领导干部问责条例的有关规定,启动重点区域的问责。"

    铁、铅、芯……南京的矿产资源相对比较丰富。据悉,全市发现的矿产有58种,目前已经勘明的储量占全省50%左右,其中石灰岩等冶金储量在矿产规模、开采条件和市场前景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据介绍,目前国土部门严格按规定审批设立采矿权,对于服务年限少于3年的露天采石矿山不再出让。宋雅建介绍说,最近几年全市共投入治理资金1亿多元,消除地质灾害隐患点87个。

  • 94人
  • 0人
最新文章
版权和免责声明:
1.凡注有“浙江民营企业网”的文章,均为浙江民营企业网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2.未注明来源或转载自其他媒体的文章,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您认为文章有可能损害您的利益或知识产权,请与我们联系。

关于我们 | About zj123 |法律声明 | 友情链接 | 建议留言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最新资讯

客服:0571-87896971 客服传真:0571-87298208 543059767 1091140425

中国电子商务网站百强 © 2002-2012 zj123.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监网监

浙ICP备1104753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