灾后日本原材料价格上涨 但进口需求增大
企业面临危机还是转机?
余杭区对日出口重点企业共商对策
大地震后,由于受到核污染等问题的影响,日本的进口需求量急增,但与此同时日本的原材料也产生了运输困难及涨价等不利因素。在此背景下,为进一步了解一季度以来特别是日本地震后我区对日出口企业的经营情况,区外经局近日专门召开对日出口重点企业座谈会,邀请全区各行业对日出口10家龙头企业家共商应对之策。
日本是余杭区出口经营的第三大市场,据统计,去年出口额为1.75亿美元,占全区出口总额的近5%。目前区内共有180家对日出口企业,其中53家为日资企业。出口产品包括食品、纺织品及服装、机电及其零部件、塑料及橡胶制品、家具及工艺品等各个门类。
座谈会上,企业代表从对日出口产品类型及一季度出口情况出发,对经营中遇到的困难及应对之策、企业未来发展计划等作了深入交流。来自杭州美亚三福塑料有限公司的日籍总经理木原诚一说,虽然目前企业的日本原料进货渠道受到了阻碍,但企业果断转移方向,将原料转为从东南亚国家进口,因此大地震对企业的影响不大,预计今年的对日出口额将增长30%。当然,也有因原料因素使承接国外订单的能力受限,但这些企业表示正在寻找突破口,尝试摆脱单方面原料依赖,增强自主性。
在这个过程中,亦有企业看到了拓展日本市场的机遇,浙江佳伊乐食品有限公司就是一个例子。这家企业的输日产品主要为水煮、腌制、调味、冷冻的蔬菜及水果罐头等,震后物资受损的现状促使企业的订单量增加。虽然企业也遇到了原料供应问题,但企业马上想到了寻找日本原料在中国的生产商的方法,很好地将“危机”变成“转机”,并抓住机遇大力发展业务。
纵然日本地震的客观原因对区内对日企业的经营状况造成一定影响,但事实上,国内不良经济环境似乎更值得企业警惕。近年来,用工成本上升导致成本增加、人民币升值加大出口风险、用工荒致使生产能力下降,供电紧张影响正常生产、贸易保护盛行加重质检支出负担等问题正日益危及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为此,座谈会上,参会领导指出,希望企业能持续关注国内经济环境,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勇于攻克各种不利因素,并大力引进、发挥创新机制,加速企业转型升级,最终实现危机变转机的质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