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群众安全便捷出行一直是交通工作的根本出发点,一直以来,余杭区委、区政府始终坚持交通优先发展战略,着力破解“停车难、行路难”问题。市委常委、区委书记朱金坤近期在专题调研交通建设管理工作时强调,必须坚持交通优先发展的战略,特别是公共交通事业的优先发展,将其作为“六大战略”的具体实施战略,将人民群众的满意度视作交通工作成效的唯一标准。
据了解,“十二五”期间,余杭交通将大力构建现代交通综合服务体系,着力发展公共交通事业,实现各种运输方式的“无缝衔接”和“零换乘”。在接下来的五年中,余杭区公交站场规划总规模为1025.5亩,计划完成首末站建设31个,公交候车亭400个;计划建成出租车服务中心、运河锚泊区服务中心,建立一个布局合理、功能齐全、设施完善的公共服务系统。同时,继续强化现场管理,严厉查处和整治各类扰乱运输市场秩序的不法行为,营造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交通运输服务环境。
公交客运体系逐步建立
“十二五”时期,余杭融入杭州主城区的步伐将不断加快,建设高效、换乘方便的集约化公共交通系统迫在眉睫,为乘客提供多层次、安全、可靠、快捷、经济的公交服务,完善城乡客运一体化,必须逐步建立起一个对小汽车交通有竞争力的公交客运系统。今年,余杭区将继续实施公交线路三年行动计划和公交站点优化方案,完成191个公交候车亭的新建和改建,继续完善公交场站设施建设,完成余杭汽车总站、余杭汽车北站、人民路公交首末站、五杭公交首末站和荷花塘公交首末站建设,启动余杭汽车西站、余杭汽车南站和良渚汽车站的建设,基本形成区市网、区域网、副城网和镇村网的公交网络构架。
经过五年的发展,余杭将实现常规公交车辆年客运量达到1.87亿人次,总行驶里程1.41亿公里,公交分担率达到25%,单位运营成本费控制在每一千公里4400元以下,车厢服务合格率97%,年均公交运力增加不少于10%。
“七个系统五种交通工具”并驾齐驱
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得人们对于路网便捷性的要求越来越高,“十二五”期间,余杭区将建设主干路、快速路、高速公路、公交始发站和保养站等七个系统,搭建一个快速便捷的平面交通网络。在“十二五”的发展规划中,BRT(快速公交)的建设将日益加快,余杭区将延伸BRT3号线(临平副城至主城)、BRT4号线(余杭组团至主城),新辟BRT4号支线(闲林镇至主城)、BRT6号线(余杭组团经文一西路至主城)、BRT7号线(崇贤至主城)、BRT15号线(塘栖至临平南苑)。随着轨道交通的不断完善,还将对余杭区部分BRT线路进行调整。至“十二五”末,将拥有02省道、禹航路、文一西路延伸段、拱康路、临丁路、东湖路、临平大道、星光街、东西大道塘栖段9条公交专用道。
同时,通过地面公交、出租车、地铁、自行车、水上巴士五种交通工具地综合运用,形成以轨道交通、快速公交为骨架,地面常规公交为主,其他多种公交形式(出租车、自行车、旅游客运)为补充的现代综合客运体系。其中,余杭还将大规模建设公共自行车系统,新增6800辆公共自行车,使余杭区的公共自行车总数达到8000辆。另外,出租车年均增加数量不少于8%(包括全区性出租汽车和区域性出租汽车)。
交通信息化建设大发展
好的管理体系是维系交通事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障,“十二五”期间,余杭交通将着力构建全方位的管理体系,加速提升全行业的管理能力,认真履行管理职责,创建一个全优化的管理行业,基本形成“公平共享、法治有序、便捷高效、安全可靠、环境友善”的和谐交通管理新格局。
随着科技地不断进步,在接下来的五年中,余杭交通将增加交通控制与管理系统的科技投入,建立起现代化交通信息监管体系和公路、水路应急抢险交通保障体系。“十二五”期间,将不断完善现有运管和港航信息管理子系统,新建工程建设和公路管理子系统,在水陆交通管理信息资源共享与交换的基础上,配套现代化的信息管理和指挥控制系统,建立一个集指挥、协调、服务于一体的交通信息服务平台,提高交通行业的整体运营效率,提升行业的监管能力和公共服务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