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小商品城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贾军花的日程安排中,4月20日是一个重要的日子。这一天,建筑面积63.9万平方米的国际商贸城五区将建设完成,与改造后的篁园服装市场一同投放使用。这样,义乌小商品城将再次扩容。
就在3月9日,义乌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点得到国务院批复,义乌市成为全国首个由国务院批准的县级市综合改革试点。这座因小商品贸易而闻名世界的城市再度成为社会焦点。
在义乌,随处可见操着一口不太流利的普通话的外国人。据了解,在义乌常驻的,有资料可查的外国商人有13000多人,国外企业设在义乌的办事处有3000多家。近年来,义乌小商品城相继在德国法兰克福、日本大阪、迪拜等地设立海外办事处,这些办事处对义乌与国外的双向交流起到了很好的宣传推动作用。
在10多年前,义乌生产厂家为外国企业贴牌加工,一度成为潮流。如今,随着义乌企业实力的增强,这个一度倾斜的“天平”正在发生变化。
最被义乌人津津乐道的例子,也许要属义乌市开拓五金工具有限公司。
3月15日,义乌市开拓五金工具有限公司与日本大阪商工会所达成初步合作意向,后者将帮助“开拓五金”在当地建立其全球第七家贴牌生产企业。这是继德国、美国、英国、意大利、以色列等6个国家之后,“开拓五金”在国外建立的又一家贴牌加工厂。
“开拓五金”原本是一家单纯做出口贸易的公司。全球金融风暴后,五金行业的外贸环境恶化,国内低端市场竞争也十分激烈,“开拓五金”总经理吴献法经过市场调研后发现,国内工业企业对高品质五金工具存在一定需求,然而,国产工具由于制造工艺落后,该市场一直被国外五金工具生产企业占据。
何不转变贸易方向,变出口为进口,让发达国家的高科技五金工具生产企业替我们贴牌加工?
2010年9月,吴献法与德国两家公司建立合作关系。“有义乌市场销售平台、保税仓库、电子商务等低成本条件支撑,同样的德国产钳子,我们销售只要260元一把,进口产品则要360元一把。”吴献法表示,德国企业要开拓中国市场,而他要打造品牌,这是双赢的合作。
从传统贴牌生产企业,到让国外高科技企业帮助代加工,“开拓五金”通过贸易模式的逆向转变,找到了发展新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