塘栖工业经济面临着市场与政策的两大挑战,严峻的形势和环境让他们清醒地认识到,传统的工业化模式已经不再适应新形势的要求。“十一五”期间,塘栖镇通过技改和新产品开发等途径,实现转型升级,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装备制造业。至2010年底,产值超亿元企业达25家,比2005年增加13家;利润超千万元企业10家,比2005年增加7家。11家企业进入全区百强工业企业行列;“宝晶化工”、“中强轧辊”、“宝鼎重工”、“争光实业”4家企业被列为区级行业龙头、标杆企业;“宝鼎重工”已于上月在A股创业板成功上市,成为了塘栖第一家、全区第三家国内上市公司;全镇工业企业前三十强完成产值82.27亿,占规上企业总量的67.5%,充分体现了重点企业的龙头带动作用。
面对“十二五”,塘栖的工业企业都有共同的发展思路,那就是科技创新,扩大产品开发;转型升级,打造企业品牌;节能减排,做有社会责任心的企业,遵循“品牌、科技、务实”的发展方针,为企业和社会创造更大的财富。
产业转型升级
杭州德曼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前身是余杭水泵厂,作为一家老的乡镇企业,转型非常艰难。但是,该企业擅于抓住机遇,把握市场先机,优化产品结构,成功将企业从传统水泵转型到汽车零部件行业,实现了从铸件生产到机械加工一体化的汽车零部件配套转型。为此该公司制订了新产品开发计划和装备提升计划。从2008年至2010年,该公司投入3000余万元,增加了曲轴加工线、气缸盖线、正时齿轮室线等生产线以及大量的数控设备、专机设备。成功实现与中国重汽的关键零部件配套,确立和深化了与主机企业的配套关系,也使公司的业务收入大幅增加。2010年,公司销售收入超过1个亿,比2009年增加40%。
节能减排到位
在新建和改造项目过程中,塘栖的企业也把节能工作作为一项重要指标列入设计的范畴。像热电这种能源转换型行业,如何提高能量的转换效率以降低消耗和资源的综合利用,实现能源的多元化,成为企业生产经营和发展的宗旨。公司总经理带队亲自抓、重点抓,并提出“增产节约,增收节支”的企业运作方针,还成立了节能管理三级网络体系,分别由公司节能领导小组、产部门节能专项工作小组、节能降耗活动小组三级组成。在07、08年就积极地思考和准备如何加以处置和利用。经过两年多时间的摸索、试验,并积极与一些科研机构和环境技术公司开展合作,现在终于取得了成效,真正实现资源的多元化利用,既节约了能源消耗,又降低了生产成本,达到了社会效益和企业经济效益双提高。
品牌意识超强
而一些传统的企业则更加注重品牌意识,通过提高知名度开拓企业扩大发展空间。杭州金利丝业是杭州地区规模较大的集缫丝、真丝制品、蚕丝被生产及农产品开发为一体的杭州市农业龙头企业和浙江省农业科技型企业。近几年来,虽然丝绸产业受国际金融风暴的影响起伏较大,同行业中有不少企业被迫停产和转行,但该公司却一直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2010年,公司产品销售收入达到10665万元,创了历史新高,实现净利润389万元。作为一个劳动密集企业,在用工成本居高不下、一线操作工难招的情况下能取得这样的成绩与公司注重品牌意识,加强管理和科技创新是分不开的。该企业建立了完善的质量保障体系和规范的工艺流程,把提高人员素质作为提升产品质量的基础,增强企业全员质量意识和业务能力。2010年公司生产的“中强”牌白厂丝年平均品位达到商检5A+30以上,产品质量位于全省第一名。“小白菜”蚕丝被以100%纯天然桑蚕丝为原料,绝不为追求利润掺杂其他低等级杂丝。近几年来企业还加大了产品品牌的培育力度,“中强”白厂丝2007年荣获杭州市著名商标称号,目前正在积极申报浙江省著名商标和浙江省名牌产品。“小白菜”蚕丝被多次评为浙江省农博会金奖产品、消费者最喜爱产品。
该公司坚持科技创新,在发展茧丝产品深加工,延伸产业链的过程中,加大科技投入。与上海交大、浙江省农科院等高等学校和科研院所积极合作,先后研制开发生产出多种新产品。技术创新不断提升企业产品的档次,提高了品牌的市场形象和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