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二,龙抬头”,在春龙节这样一个一年农事就此开始的民间节日里,今天(3月6日)第四届中国杭州竹笋节在瓶窑彭公竹制品市场隆重召开。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程渭山、省政协副主席陈艳华、杭州市委副书记王金财、市人大副主任项勤、市政协副主席俞国庆省农办副主任严杰、省林业厅副厅长邢最荣、张全洲、区领导姜军、汪宏儿、宋福友、祝振伟以及省市农业、林业的主要负责人,区农业、林业、各有关乡镇。杭州市副市长何关新主持开幕式,市委常委、余杭区委书记朱金坤致欢迎词。省委常委、副省长葛慧君发来贺电,对第四届中国竹笋节的召开表示祝贺。
本届竹笋节期间,将举行开幕式、竹产业论坛、竹经贸洽谈会等一系列活动。昨天,第二届竹博会也在彭公竹制品隆重召开。6日-9日,市民不妨去竹博会场馆逛一逛,场馆分普通产品展示展销区与精品陈列馆两块,计划推出250个普通展位及1200平方米的精品陈列馆,参展商100余家;邀请了包括著名国家工艺大师陈云华、卢光华在内的50余位国内知名工艺美术大师现场观摩指导,同时,将邀请专业人员现场表演竹木雕刻工艺及茶艺表演。
朱金坤代表余杭区委区政府和百万余杭人民,对莅临第四届中国杭州竹笋节的各位领导、各位嘉宾及新闻界的朋友们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他表示,作为“中国竹子之乡”和浙江省竹子主产区、杭州市竹子产业大区的余杭,拥有竹林资源面积35.29万亩,有毛竹、早竹、淡竹、苦竹四大优势竹种;竹业产品种类齐全,有5大系列260余个品种;全区竹产品通过彭公竹制品专业市场等销售网络行销全国,远销30多个国家和地区;近年来,余杭还规划建立了双溪竹海漂流、山沟沟竹乡山寨、百丈釜托寺竹景等一批竹林自然生态休闲景区,已经初步形成了竹产品生产、竹制品加工、竹物流营销、竹休闲旅游四大竹业块状经济。2010年,全区竹业产值27.88亿元,其中加工产值20.45亿元;竹区综合旅游年收入占全区旅游总收入的30%,为打造竹产业竹业生产、加工、贸易、休闲大区 大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余杭已名副其实地成为了一个竹业生产、加工、贸易、休闲大区。
朱金坤表示,中国杭州竹笋节连续三届在余杭召开,这充分表示杭州市委市政府对余杭区竹产业发展的高度重视,充分体现了各有关部门对余杭竹产业发展的关心和支持,余杭将把第四届中国竹笋节办的更富特色、更具实效、更有影响。以回报各界的关爱,并以此为契机,大力实施竹业高效生态基地建设、竹业强龙建设、竹业商贸服务业龙头建设、竹文化竹生态休闲建设等工程,深入挖掘竹产业的优势潜力,着力实施生态竹业板块建设项目,全方位打响“中国竹子之乡”、“中国竹制品名镇”等特色品牌,继续开启余杭“十二五”竹产业、竹文化、竹经济的新局,为余杭区打造最适宜居住的“品质之城 美丽之洲”作出更大贡献。
王金财代表杭州市委市政府对各方嘉宾的到来表示欢迎。他指出杭州地形地貌多样,自然资源丰富,区位优势明显,市场经济发达。现在,杭州市农业产业化的水平显著提高,农业规模经营能力不断提升,农村现代物流体系日益完善,农副节庆活动日益延伸。首办于2007年的中国杭州竹笋节已经成为全国百强农副节庆活动。
王金财说,杭州竹资源丰富,全市共有竹林面积250万亩,占全省1/5强,是浙江省重要的竹笋产地。余杭区是全国著名的竹子之乡,杭州市民素有种竹子、吃竹笋、用竹器、赏竹林的传统,竹子被广泛应用于农业、渔业、手工业和园艺业,与人们的衣食住行息息相关,竹子也是历代文人墨客表达思想、寄托情感、进行艺术创作的重要题材,杭州竹经济繁荣,丰富的竹资源不仅为当地农民带来了稳定的收入,还为发展工业、休闲旅游业创造了良好的条件。竹业是杭州六大农业优势产业之一,是发挥都市农业的重要载体。在竹业资源充足、竹文化为支撑,科学研究、基地、企业与一体,生产加工销售于一条龙的产业体系,杭州竹制品远销30多个国家和地区。
王金财希望通过第四届杭州竹笋节的举办,起到以节会友,以节促市的作用,进一步加深社会各界对杭州竹产业的了解,进一步推动竹产品的研究与开发,弘扬竹文化,做大竹产业,打响竹品牌,真正把竹业打造成为杭州农业的优势特色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