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首页  经济热点 民营经济 浙江股市 区域发展 专业市场 企业动态 统计数据 浙江产经 浙江楼市

沿海开发大有作为

作者: 时间:2011年01月10日 信息来源:三门新闻网

    沿海开发大有作为
——写在“十二五”开局暨党代会召开之际

    (一)

    历史,正在开启一个新的纪元。

    迎着2011年的阳光,我们挥别了精彩的“十一五”,新世纪头20年战略机遇期的第一个10年也已成过去。

    过去的五年乃至十年,三门找准不同历史时期的战略方位,坚持在探索中前行,在前行中探索,作出一系列事关全局和长远、具有三门特色的重大决策部署,夺得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阶段性重要成果,积累的经验弥足珍贵,创造的精神影响深远。

    站在“两个十年”与“两个五年”的交替之际,历史留下的“三门故事”如何经久流传?它所形成的“三门经验”如何成为“十二五”的财富?三门的现代化进程,需要秉承怎样的精神内核?

    新的时代,迫切需要我们交出一份新的答卷。

    (二)

    善于发现机遇,敢于抓住机遇,巧于利用机遇,是三门新世纪头十年发展最为宝贵的经验之一。

    新世纪以来,面对陆域土地、环境、交通等诸多要素的桎梏,历届三门党委政府都把突围与赶超的希望,寄托在500多平方公里的海域上。

    2000年,三门开始实施“东拓西扩”战略,提出打造“现代化滨海城市”。2002年,三门在“开放兴县、工业强县、海洋富县”旗帜的引领下,提出“工业南下”战略,把健跳港作为临港经济主战场。2004年,台州市委提出建设沿海产业带,三门又不失时机提出“三港三城”战略。

    新的机遇,总是蕴含在新的时代。2009年1月13日,在县十一届党代会三次会议上,县委立足区域一体化的发展态势,勾勒出一个新的发展路径——加快打造“三门湾次经济圈”,推动县域向区域发展跨越。

    转身面朝三门湾,三门的未来春暖花开。

    当今时代,唯一的不变是“变”。“变”的背后,是县委对自身优势的准确定位,对时代形势的清醒研判,对前人经验的潜心汲取。从“工业南下”到“三港三城”,从“三港三城”到“三门湾次经济圈”,三门开发沿海的思路越来越清晰,力度越来越大,广度越来越深,业已形成独特的“三门经验”。

    (三)

    思想决定思路,思路决定出路。

    行走在三门,从南端的浦坝港,一路北上到海游港,日新月异的变化每天都在发生。

    以沿海工业城、洞港工业集聚区为核心的新兴产业扶优平台,造船、汽摩配、模具、洁具等新兴产业正依托资源优势,迸发强大的内生活力;以滨海新城、华东电力城为核心的海洋产业发展平台,产业、城市、港口形成“三位一体”发展格局;以高枧——珠岙特色工业长廊、县工业园区为核心的传统产业提升平台,诸多企业纷纷跳出“低水平增长陷阱”。

    走马三大平台,我们感受到,三门的沿海开发,正迎来一个“陆海联动、港城互动”的新时代。

    这仅仅是三门跨越式发展的缩影。五年历程中,在县委的睿智谋划与大胆实践下,三门办成一系列大事、喜事、实事,涌现出许多可歌可泣的先进人物。

    这五年,三门深入实践科学发展观,抓牢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线,成功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挑战,作出建设生态文明的战略部署,人均GDP突破3000美元,一举告别低收入阶段;这五年,我们迎来核电开工,见证火车通车,喜办青蟹节,一个个让人感奋的历史时刻,沉淀成一个个刻骨铭心的集体记忆;这五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双双突破2万元与8000元,看病有报销、孩子不交学费、老人领上养老金,执政为民的理念深入人心;这五年,“全国优秀农村电影放映员”陈云林、“造路书记”郑有印、“为民好村官”何小川,不断洗涤人们的心灵,给“三门精神”注入新内涵。

    三门的巨变证明,找准历史方位,抓住战略机遇,是一个地方掌握主动、赢得优势、拥有未来的关键所在。

    (四)

    任何发展,在成就积累的同时,也必然积累一些深层次问题。

    踏上“十二五”征程的三门,既蕴藏无限的生机与活力,也面临更加艰巨的任务和考量。

    县委、县政府在谋划“十二五”时,也清醒地看到当下三门的弱势和问题所在:工业化进程相对滞后,工业产业层次不高,服务业发展速度偏慢,自主创新能力缺乏,产业核心竞争能力不强;基础设施比较薄弱,科技、教育、文化发展相对滞后,高端要素集聚能力不强;政府基本公共服务供给不足,体制机制创新能力不强。

    解决这些问题的“金钥匙”何在?唯有抓住机遇,科学发展。

    那么,机遇来自哪里?

    看世界,金融危机影响的严重性和经济复苏的曲折性,已深刻改变世界经济政治发展的走向和格局,引发全球性的大变革大调整,一场以发展低碳经济为重心的绿色工业革命悄然启动,国际资本、产业加快向新兴市场转移;

    看中国,区域协调战略被写入《“十二五”规划建议》,滨海地区的振兴规划密集出台,从辽宁沿海经济带,到广西北部湾经济圈,一个个国家战略的批准实施,形成了一条贯通南北的沿海开发通道;

    看浙江,海洋经济发展上升为国家级战略,大平台、大产业、大项目、大企业的建设,将在很大程度上依托于海洋这个载体;

    看台州,“主攻沿海”成为核心战略与上下共识,沿海产业带的建设向纵深推进,海洋综合开发体制改革试验区建设提上议程。

    审视三门自己,我们迈过了人均GDP3000美元这道坎,年固定资产投资超百亿,平台建设不断夯实,沿海开发渐成气候。拥有三大港口,200多公里海岸线,100多个岛屿,80余万亩浅海滩涂,500余平方公里海域的三门,在新一轮的沿海开发中,完全有实力、有底气承接大产业、大项目、大企业的转移。

    蓝色东海,就是三门“十二五”乃至今后更长一个时期的机遇所在。

    (五)

    机遇机遇,机不可失,失不再来。

    丧失机遇之痛,如同切肤,三门人曾经感受尤深。在改革开放以来的一段时间里,三门正是在一次次的丧失机遇中落后于人。

    伟人邓小平曾说:“什么错误都可以犯,就是丧失机遇的错误不能犯。”如今之三门,正迎来沿海开发的战略机遇期,容不得半点“等、坐、慢”的思想。

    我们等不得。环顾四周,各县市区都在谋划沿海开发。在北边,宁海建设三门湾新区,象山打造桥海时代;在南边,临海投资数百亿建设头门港,温岭打造东部产业集聚区,玉环大麦屿港将升格国家一类口岸。

    我们坐不得。过去的几年,三门依靠土地、劳动力等资源优势,大量承接了发达地区的产业转移,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但今非昔比,周边各地都在加快滩涂围垦,动辄上万亩乃至数万亩,三门原有的竞争优势被弱化。

    我们慢不得。如今,资源与环境对经济发展的约束越来越强化,使得三门在客观上很难简单复制发达地区的老路。在以低碳、环保为特点的绿色“竞赛”中,谁能先行一步,谁就能占领制高点,谁就能赢得发展的新优势。

    “天与弗取,反受其咎;时至不行,反受其殃。”新的时代,面对沿海开发的战略机遇期,我们不能等、不能坐、不能慢,应该百倍珍惜,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为中国沿海增添一抹靓丽的绿色风景。

    (六)

    空谈误事,实干兴业。沿海开发,关键在干。

    怎么干?每一位三门人,尤其是领导干部,都有必要思考与打量这一问题。

    在回答“怎么干”这一问题上,三门“十一五”期间的每一次党代会,尽管每年的经济形势有所变化,报告主题有所不同,工作重点各有侧重,但对“沿海开发”始终浓墨重彩,对战略的实施无不一以贯之。

    在一年前的党代会,县委提出,“主攻沿海开发,把得天独厚的港海资源优势充分发挥出来,变潜力为实力,变优势为现实,这是实现三门新一轮发展的动力所在。要抢抓机遇,集全民之智,举全县之力,大手笔推进沿海开发,以建设大平台来拓展空间,以发展大产业来激发活力,以完善大配套来强化支撑,形成陆海联动、港城互动的发展新格局”。

    历史经验昭示我们,开发沿海,最突出的是要写好两个字:一个是“攻”字,就是主攻沿海,赢得沿海开发的广度优势。要大力开发利用滩涂、港口、岸线等海洋资源,引导资金、技术、人才、信息、项目等要素资源充分向沿海集聚;另一个是“动”字,就是陆海联动、港城互动,赢得沿海开发的深度优势。要海域、陆域一手抓,以三大经济板块为依托,促进海洋产业、新兴产业、传统产业在相对集聚中优化布局,推动区域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有位哲人说,“后来的每一代人都得到前一代人已经取得的生产力,并当作原料来为自己新的生产服务,就形成人们历史中的联系,就形成人类的历史”。我们有理由相信,下一个五年,三门开发沿海的步伐将会迈得更加稳健。

    (七)

    时间是考量一切事物的标准。

    对三门的发展来说,“五年规划”是度量三门步伐的路碑,也是记录三门梦想的载体。

    从1953年第一个“五年计划”,到2010年“十一五”规划顺利完成。一个又一个五年,见证了三门赶超发展的风雨历程,诠释了不同时期的历史标识,“三门故事”正是在这一过程中不断写就。

    光荣属于过去,未来的赶超道路漫长而曲折。当2011年的阳光晒在身上,县十一届五次党代会即将开幕,一份未来5年发展的新蓝图,将在三门儿女面前徐徐展开。

    在这肩负重要使命的开局之年,让我们带着“十一五”留下的精神财富,积极用好沿海开发的机遇,把目光更多地投向海洋、投向港口,抓住机遇、勇于变革,应对挑战、奋发有为,创造属于“十二五”的蓝色荣耀。

    三门,依海而立,必将因海而兴!

  • 16人
  • 0人
最新文章
版权和免责声明:
1.凡注有“浙江民营企业网”的文章,均为浙江民营企业网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2.未注明来源或转载自其他媒体的文章,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您认为文章有可能损害您的利益或知识产权,请与我们联系。

关于我们 | About zj123 |法律声明 | 友情链接 | 建议留言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最新资讯

客服:0571-87896971 客服传真:0571-87298208 543059767 1091140425

中国电子商务网站百强 © 2002-2012 zj123.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监网监

浙ICP备1104753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