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五”期间,温州市工业投资率低于全国和全省平均水平,成为制约温州工业经济发展的最大瓶颈。没有强有力的投资支撑,就不可能有赶超发展。2011年温州市计划完成工业性投资360亿元左右,同比约增长15%,努力实现工业性投资新突破。
力促工业投资快速增长
完善工业项目库的建设。在2010年建立项目库的基础上,积极收集本地企业的重大工业项目、在外温州人与外商投资项目,从中筛选一批科技水平高、市场前景好、投资强度大的工业项目,分门别类进行整理,充实项目库。同时,修订完善《温州市工业用地项目评估办法》,指导各县(市)制定适合当地的评估办法。
加大工业项目推进力度。紧紧抓住工业项目的开工建设和竣工投产这两个关键环节,确保重大工业项目的顺利建设。对拟建、已供地、在建的百项亿元以上投资的重大工业项目进行跟踪,督促各地逐个项目做好政策处理和服务工作;对已供地迟迟不开工建设的企业,采取必要的措施和手段,督促开工建设;对已开工建设的项目,督促加快建设进度,早日投产。对现有企业的厂房利用率情况进行调查摸底,鼓励土地利用率不高,产出率低,效益、税收低的企业进行厂房改造或闲置厂房的盘活,提高工业用地的利用效率。
加大技术改造投资。围绕 “十二五”期间的“技术改造冲千亿工程”,将工业投资增长和产业转型升级相结合,引导鼓励企业加大技术改造与设备更新,改造生产工艺和落后设备,提高企业生产效率,提升产业层次。每年全市工业技改投资200亿元,力争全市五年完成千亿元以上的工业企业技术改造。
推进工业用地公开出让。配合各县(市、区)和土地部门做好工业用地招标拍卖挂牌公开出让工作。严格执行国家、省、市的产业发展政策,指导各县(市、区)、经济开发区做好工业项目的评估工作,把好工业用地的产业功能关。开展工业项目代办制,推进优质工业项目尽快落地。加强工业项目投资监管,确保出让的土地能严格按出让公示要求与出让合同执行。
加大企业培育力度
做强龙头骨干企业。围绕“百龙企业培育工程”,落实百龙企业培育扶持各项优惠政策;实施百龙企业年度考核与动态管理制度,实行优胜劣汰;进一步落实百龙企业领导挂钩联系制度。
加强小企业培育。围绕构建中小企业“四位一体” 融资机制,创新融资渠道,引进创业投资、风险投资、私募股权等优质机构,构建全方位中小企业融资平台,切实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题。
推进企业整合重组工作。深入企业调研,进一步了解挖掘整合重组的新动向、新苗头、新案例。做好企业整合重组的申报、审核工作,特别是十大转型升级方案中涉及到的整合重组项目,逐个跟踪、服务与协调,促使资源要素向优势企业集中。
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围绕“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提升工程”,实施企业技术中心培育、关键共性技术攻关、产学研合作、工业化信息化融合等“四大工程”。
加强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扶持建立10个左右行为规范、能力突出、作用明显的行业公共服务平台示范点,计划用5年时间建立50个行业公共服务平台示范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