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4日是2011年的第一个工作日,市委常委、区委书记朱金坤专题调研有“一把手工程”之称的招商引资工作,并寄语“坚定信心,开明开放开发开拓创新,引资引智引税再创佳绩”。区领导王云联、屠冬冬、孔祥华,区长助理陈金生、沈文南等参加调研。
“十一五”期间,全区外资企业共吸收6.02万个社会劳动力,利用外资在余杭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中的比重由2006年的5.80%提高到了2009年的8.24%,2009年全区外资企业税收达到9.07亿元人民币,利用外资全省排名从2006年的第15位逐步上升到2009年的第5位。2010年,全区累计完成合同外资8.1亿美元,到账外资4.1亿美元,市外内资56亿元,分别增长12%、20%、10%,引进法国威立雅等3家世界500强企业,大项目占比进一步提高,支撑作用更加明显,接洽客商批次增多,客商层次不断提升,“以民引外”势头良好,并购项目增多。2011年,力争全年完成合同外资9亿美元,到账外资6亿美元,市外内资60亿元人民币;外贸自营出口39亿美元;对外投资额3200万美元;服务外包合同执行金额3000万美元。以构建“3+1”现代产业体系为导向,重点贯彻“大项目大产业大平台大企业”战略,实现招商引资向招商选资的华丽转身。会上,区外经局还从深化招商引资机制体制改革、创新招商引资方式方法、健全完善招商引资协调机制、强化激励考核机制、充实驻点招商力量、深化以民引外以外引外、发挥优势开展招商引智等方面汇报了2011年招商引资工作重点和举措。
朱金坤对2010年招商引资工作表示充分肯定,他指出,招商引资工作每年都在进步,但和先进地区相比还存在差距,做好招商引资工作还有发展空间,要保持清醒头脑。“十二五”期间,要解放思想,加大工作力度,开创招商引资工作的新局面。
在分析招商引资工作面临的形势时,朱金坤指出,今后的招商引资工作竞争更趋激烈,面临着东部地区的内部竞争以及西部对东部的压力,同时,企业对发展环境的要求不断提高。有利于招商引资的资源越来越少,资源要素的约束趋紧,要处理好资源环境与产业发展的关系。转型升级的要求越来越高,招商引资要有选择。随着余杭的城市化在推进,环境在改变,区位在优化,余杭依然拥有优势,对于2011年和“十二五”期间的招商引资工作应该坚定信心。
朱金坤强调,招商引资工作要把握原则,坚持高端高新高效“三高”并举,坚持引资引智引税“三引”同步,坚持合作共赢,坚持开拓创新,坚持实用有效,坚持保障到位。
对于下一步工作,朱金坤要求,一要加强领导,营造氛围,各招商主体要对招商引资工作引起高度重视,防止“叶公好龙”,要为招商部门和人员营造好的环境和氛围。二要开拓创新,提升环境。要想“筑巢引凤”,自己的环境一定要做好,硬环境和软环境要两手抓。三要扩大队伍,专业敬业。余杭经济开发区、仁和先进制造业基地、余杭创新基地,每个招商主体配备不少于30名的专职招商人员,形成全区专职招商人员初步达到200人的规模,同时要不断提升队伍素质。四要明确定位,选对项目。招商主体产业定位要清晰,按照既定目标进行招商引资。五要优化网络,采用固定、委托等形式,运用好招商网络,实现信息共享,加强沟通。六要合作共赢,资源共享,整合部门、园区等资源,建立资源库。七要主动出击,有效招商,加强对接,提高招商的有效性,充分利用各种活动平台,策划好宣传活动。八要坚定信心,树立招商引资再上台阶的信心,“十二五”期间,招商引资工作要与余杭经济实力相匹配,进入省市第一“方阵”,继续把招商引资作为“一把手工程”,继续实施“一票否优”制度,加大招商力度的同时,加强内部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