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目前舟山市已经有100多家航运、港口作业企业购买和定制了气象信息个性化菜单。这种精细化气象服务,就是气象部门根据不同客户的要求,提供相对应的温度、风力、风向等气象服务。
气象经济学界的“德尔菲气象定律”告诉人们,气象投入与产出比例为1∶98。据测算,目前我国平均比例为1∶40左右。
随着气象对经济活动影响的深入,舟山市在坚持把公共气象服务放在首位的同时,将陆续推出一系列有针对性的气象服务产品助力舟山市经济。
气象服务到位“速冻”伤害减少
12月中旬,一场突如其来的降温“速冻”岛城。同时它还创造了一个纪录:舟山有气象记录以来出现积雪最早的一个年份。但由于气象服务的提前介入,使它对我市经济的伤害较小。记者日前从相关部门获悉,以往年“受伤”重的农林业为例,由于气象部门的及时信息刷新和农林部门专家的及时指点,舟山市在此次降雪低温冰冻天气里没有发生一起大棚倒塌事故,种植业的损失控制在5%以下。
据了解,舟山市气象台早在12月9日就向政府部门提交了决策信息,预计12日~15日会出现连阴雨天气、15日~16日沿海会出现9~10级大风;12月13日,舟山市气象台又发布了灾害性天气预报,认为此次降温幅度大,并可能出现雨夹雪天气,出现0℃左右的最低气温。
一条条短信、时时更新的121声讯电话气象信息、一张张传真以及实时更新的舟山海洋气象网,为政府相关部门及市民做好防范工作起到了提醒作用,并使相关部门及个人及时做好了准备。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如今商业企业对气象的敏感度在变强,气象的分量在经营活动中加重。
从记者采访的一些商家经营情况来看,他们在这场“速冻”之前就早早地进足了棉衣、羽绒服等货物。在“速冻”期,直线上升的销售数据确实令人笑逐颜开。
进货精准化、资金利用精准化、市场调研精准化等等,是现代商业追求企业利润最大化的必备要求。对于受季节性因素制约的商家,气象服务的介入可以使市场判断更加准确。
2006年,舟山普陀区沈家门一家服装店老板成为了首个购买气象旬报的个人,这让他在当年的暖冬季节大赚其利。当时别人还在感慨天气冷不下来,他却依靠其后的气象走势,预测到有冷空气。他赶忙购进羽绒服,结果在当年的服装竞争中赢得了先机。
不过购买气象服务并没有在服装业商家中普及。舟山市气象信息中心主任李晓丽告诉记者,随着气象部门在公众气象服务方面的长足发展,目前市民可以在相关网站免费获取舟山未来一周内的天气预报信息,7天内的气象差不多可以满足市民及部分商家的需求。坚持公共气象服务,正是我市气象部门首位的工作。
“气象经济”美餐 百余企业享用
记者从舟山市气象信息中心了解到,2001年起,全市精细化气象服务得到了长足发展,截止到目前,有100多家航运企业和港口作业单位向气象信息中心定制了该业务。
据介绍,舟山气象台是我国沿海城市推出精细化气象服务较早的一个气象台,从上世纪90年代就开设了海洋气象台,针对渔民开展气象预报;上世纪末开始,随着航运业的兴起,市场对于航线及港口的特定气象需求增加;2001年起,全市针对性预报得到蓬勃发展。
气象经济学界有一条“德尔菲气象定律”,即气象投入与产出的比为1∶98。也就是说,企业在气象上每投入1元,可以得到98元的经济回报。据测算,目前我国气象投入和产出的比例平均为1∶40左右。
业内人士告诉记者,所谓“气象经济”,指的是与天气等气象预报服务有关的各类经济活动的总和。气象经济归纳起来主要有两种形式,一是利用气象预报进行防灾减灾所取得的效益,如防御热带气旋、暴雨、干旱和人工影响天气等;二是充分利用有利的气象条件进行经济活动所取得的效益,如利用分航线预报获得额外的开航班次等。
2009年,舟山市低压大风多发且风力强劲,2月中旬初和4月中旬末出现的两次低压偏南大风,最大风力达12~13级;11月上中旬冷空气活跃,强风过程频发,10级及以上强风过程达4次,均为历史所少见。但在这样的天气中,全市采用了专项航线预报的航运企业船班,分别为抗风8级船舶增加49天、抗风9级船舶增加13天、抗风10级以上船舶增加9天,为相关航运企业创造了经济效益。
气象在港区作业中的作用也十分重要。相关人士告诉记者,某港区一企业曾经遭遇过一次较大的损失。在一次生产过程中突遇大风,企业事前又未掌握气象走势,导致该企业的码头作业设备螺丝脱落,滑进了大海,损失上亿。事故发生后,这家企业立即和舟山气象信息中心取得联系,要求提供港口气象预报。
2006年6月,一场突如其来的短时雷雨大风出现在我市在建的跨海大桥上空,当时有2000名左右的造桥工人在海上、桥上施工。舟山市气象台通过新一代雷达观测到这个险情以后,立即将短信群发至管理人员、班组长手机上,对方立即疏散人员。这一造成西湖翻船、曹娥江人员落水的灾害性天气,对我市没有造成大影响。
海洋经济发展 需要气象助力
对旅游而言,出门看老天爷的脸色。每个假日,前往旅游的城市天气如何直接决定了你此行的质量和心情,旅行社关心、航空公司关心。德国经济观察家弗里德黑姆·施瓦茨曾说过,人类五分之四的经济活动像旅游这样受天气左右。
舟山市气象局最近编写了《舟山市气象局公共气象服务白皮书》,这本白皮书显示,影响舟山的气象灾害包括台风、低气压、强对流、强冷空气等,以及这些天气系统所产生的风暴潮、海上大风、巨浪、海雾等气候现象,舟山属于气候灾害频发地区。
而在这份白皮书上,也罗列了包括周旬月预报、港口气象预报、针对性航线预报、国内二类航线(国内沿海航线)预报,也包括气候可行性论证、防雷技术服务、专家咨询服务等有偿服务项目。
对于社会公众而言,习惯于免费获取气象信息,这也是商家对此敏感度不高的原因所在,认为气象资讯服务对于自己的增效作用不明显。但从另一方面来说,航运企业就很乐意采用专项产品,因为增加航行天数就意味着真金白银的收入。
气象专家表示,社会发展已经要求气象服务越来越精细化,无论是海洋经济中建造风力发电厂、石油储运基地等,还是新兴旅游业中开发游艇低空飞行等项目,无一不需要经过气候可行性论证,需要调取相关的风力资源分布状况资料、雷击风险评估、空域海况风浪论证等。
从舟山市气象局对于今后的工作来看,将陆续推出舟山天气网、手机决策掌上服务通及为渔农业系列化服务产品等。舟山市气象局有关部门负责人表示,将始终把公共气象服务放在首位,全面深化决策气象服务、公众气象服务和专业气象服务。舟山海洋经济发展气象保障工程、基本公共气象服务均等化工程、应对气候变化科技支撑工程将是今后气象工作的三大工程。
延伸阅读
“千年极寒”光临岛城无依据
“速冻”之后舟山还没入冬
虽然一场零摄氏度以下的低温“袭击”岛城,但记者日前从气象部门获悉,我市现在还不能算气象意义上的冬季。
据介绍,舟山市常年的入冬时间为11月29日。根据气象学意义上入冬标准“连续五天以上日平均气温低于5℃”,12月以来的两股冷空气并没有将舟山拖入冬季。气象专家也表示,舟山是否由此开启入冬通道还难定论。
2010年的第一场雪,比往年来得都要早一点。8厘米厚的积雪,虽然不及2005年积雪的12厘米,却在舟山气象历史上创了个纪录:是舟山有气象记录以来出现积雪最早的一个年份。这场中到大雪的灾害性天气导致了舟山市跨海大桥、岛际交通一度封、停,舟山市区道路出现积雪、结冰导致了多起交通事故及伤人事件。
不过12月中旬的这场突然降温,使得有人惊呼“千年极寒”将光临岛城。“这种概念毫无依据,早已经辟谣过了。 ”舟山市气象台台长赵海林介绍说,对于千年极寒这个说法,世界气象组织都认为是一种臆测,没有权威的和确切的科学依据。中央气象台在内部的预测中也仅将今年预测为较常年略寒。
根据2009年舟山市气候公报,2009年全市年平均气温为17.2℃(多年平均值为16.3℃),较常年、上年分别偏高0.9℃、0.3℃,是1997年以来连续第13个偏暖年。专家表示,依据一次强冷空气的降温和舟山罕见的雪情天,来判断这个冬天比较冷是不科学的。同时,业内人士还说,下雪除了剧烈降温外还同暖湿气流的活跃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