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力服务企业
做好配电工程
余杭供电局始终坚持以客户为中心,在为企业实施配电工程的时候,总要花费大量精力,考虑各种细节,为客户最大可能地节约成本。“十一五”期间,余杭供电局推出“VIP”大客户配电服务,通过主动联系、服务上门等方式,为余杭区游泳馆、沃尔玛超市、杭州师范大学实验楼、沪杭高铁客运站等做好通电服务,共计通电用户714家。
就拿沪杭高铁来说,为配合余杭境内路段的建设,余杭供电局从2009年就开始筹备工作。接到中铁电气化集团有限公司沪杭高铁客运专线项目负责人的用电申请后,供电局专门召开沪杭高铁配电工程会议,确定由客户服务中心全面配合项目进程。高铁配电项目施工前,工作人员为了给建设方降低成本,多次勘察现场,几番修改供电图纸,最终确定在离沪杭高铁余杭站最近的两条庙港变公用线路上安装杆上开关,出两条供电线路,减少供电路径,这样就节省了约3公里的线路,大大降低经费成本,得到了客户的称赞。
位于高铁、地铁零换乘区域的临平新城,将是集居住、商贸、休闲、文化为一体的现代化新城,计划十年初步建成,这是余杭迄今为止规模最大的城市建设项目。在前期做好配电工作的基础上,余杭供电局将在“十二五”期间继续配合临平新城的建设任务,重点是在提供稳定可靠电流的同时,打造一张坚强的智能电网。
村镇·电力共建
提升农村服务
2009年9月,余杭供电局与仁和镇政府进行友好协商,自此拉开了“村镇·电力服务共建”的序幕。活动实施以来,成效显著,有效地提高了农村电力的服务质量。
根据共建协议,仁和镇各村要设一名村务电工,由村委会聘用,费用则由电力部门、仁和镇政府及村委共同出资。村电工负责农业生产线路和村级路灯等集体资产的建设和管理,做好居民家庭漏电保护器运行维护和表后线服务工作,同时开展科学、依法、安全用电的宣传和对各村农业生产、路灯等公用设施的电费收取工作,协助供电部门做好欠费用户的告知和催缴。余杭供电局则负责村电工队伍的业务指导,每年提供共建基金。
2009年9月,余杭供电局与仁和镇共同招聘了18名村电工。2010年4月, 18名村电工培训取得电工资格证后正式上岗。
半年后,仁和镇18个乡村的农灌线路电费与去年同期相比减少了50%。不仅如此,村电工还帮助村委维修村道路灯,为村民提供免费的漏保维修、表后服务等。村电工的出现,弥补了农村表后服务的空缺。2010年,仁和镇95598故障报修的话务量同比下降了16.9%。
电力部门根据协议内容,加快仁和镇的低压配网建设,并协助村电工改造农灌线路。2009年,仁和镇新农村电气化建设已经达到50%。同时,余杭供电局仁和供电营业所确定了仁和镇东山村为余杭区第一个农灌线路改造示范村,计划把全村裸露的农灌电线全部换成绝缘电线,把6米电杆换成8米电杆,大幅提升农灌线路的质量。
村镇·电力共建的模式是一种创新,为改善农村地区的用电环境提供了一种模式。2010年,供电局又在良渚、勾庄等地推广“村镇·电力服务共建”工作,并计划在“十二五”期间继续推广,有效提高农村地区的电力服务质量。
抓好两个文明 履行社会责任
还记得2008年雪灾,余杭供电局干部职工24小时连续作战,发扬“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的电力“铁军”精神,在3天时间内恢复了我区的正常供电,并组织92名电力职工组成“光明行动余杭分队”支援丽水市遂昌县,奋战12天,克服重重困难,帮助兄弟县(市)修复了受损的电力设施。“十一五”期间,余杭供电局以积极服务社会、履行社会职责为己任,做好各种服务工作。
5·12汶川地震发生后,余杭供电局干部职工发扬“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精神,踊跃捐款捐物,支援灾区重建工作,累计捐款46万元,捐献衣服1099件,向灾区儿童捐献书籍900余本。为帮助灾区人民恢复重建,供电局由局长亲自挂帅,成立专门组织,在用电形势异常严峻的形势下,保证帐篷生产厂家——“中强化纤”24小时不间断生产,支援四川灾区人民。
此外,余杭供电局每年都开展优质服务系列活动,在“金牌服务迎奥运”、“迎世博满意百分百”等活动中,该局通过走进企业送技术、走进社区送服务、走进农村送知识的“三走进”活动,为电力客户送去服务。
五年里,余杭供电局被中国质协评为2010年实施用户满意工程先进单位,被国家电网公司评为新农村电气化建设先进单位;五年里,余杭供电局获得“浙江省用户满意企业”称号,“新农村电气化县”称号,局“小毛电力青年志愿服务队”被浙江省电力公司评为“供电服务品牌20强”;五年里,余杭供电局被杭州市政府评为2007-2009年度安全生产工作先进单位,2008年度文明单位;五年里,余杭供电局被余杭区政府评为2008年余杭区抗雪救灾先进集体,“志愿服务先进集体”……
五年里,余杭供电局全体职工用辛勤耕耘换来累累硕果,为余杭的“十一五”建设谱写了辉煌的篇章!在未来的“十二五”期间,余杭供电局将坚定步伐,开拓创新,为余杭的腾飞打好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