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散地中心初具规模 “点石成金”真实上演
白岘今年太湖石销售超3亿元
“别看这块石头,它的价值超过50万元。”昨天,雪后天霁,在白岘三洲山村施顺东的家门,堆满了形状不一的各色石头,施顺东指着一块大约1吨的石头对记者说。
园林绿化工程需要这类石头,市场的奇缺使得白岘的太湖石价格连翻上涨。
施顺东原先从事毛竹销售,在2005年,多年走南闯北的他发现,随着国内生活物质水平的提高,一些富裕城市的楼堂馆所及公园在建设过程中,急需太湖石装点门面,精美的、体积大的石头可卖到100万元以上,普通的也可卖到10万元。“这是个暴利行业,也是个千载难遇的商机。”施顺东告诉记者,白岘的大块头太湖石随处可见,当年他通过收购、转卖石头,获利300万元。
该乡五通山村的罗正玉等30户毛竹贩销户从2006年开始也发现了这一商机,每年获得100万元至500万不等的收入。
“太湖石为我国古代著名四大玩石之一,因产于太湖而得名。”该乡副乡长周功东对记者说,太湖石是园林石的一种,是大自然巧夺天工,自然形成玲珑剔透,奇形怪状的观赏石。是叠置假山,建造园林,美化生态,点缀环境的最佳选择。“我乡的太湖石贩销户,除了贩销狭义上的太湖石(如上指形状),还销售广义上的太湖石,即各地产的由岩溶作用形成的千姿百态、玲珑剔透的碳酸盐岩石。”周功东介绍说,按照目前人们热爱自然、向往自然、回归自然的迫切要求,以及太湖石独特的艺术魅力和厚重的文化内涵,广泛采用太湖石等各种园林石点缀环境,营造以人为本,接近自然的生活和休闲环境已成为城市园林绿化的一个闪光点,因而太湖石成为市场的“瑰宝”。
“我们在对外销售中,统一打出‘白岘太湖石’的名号”。和岕口村的贩销户章忠良对记者说,这样的话,客户只能到长兴白岘找货源,无形中切断了外地的竞争对手,章忠良的经营理念让人耳目一新。从贩卖太湖石一开始,白岘的经营户们就订下了“攻守同盟”,贴上白岘太湖石“标签”从事经营活动。到2008年,白岘的太湖石已销售殆尽,而在2009年,该乡的石头销售额达到2亿元,就因为白岘已初步形成了长三角太湖石集散地,经营户从临安、桐庐、安徽等低价购太湖石,再高价售出。去年该乡的太湖石贩销户达到80多户,获利从80万元至1000万元不等。
“我们白岘的‘造石’技术也形成了气候。”罗岕村的俞如云高兴地对记者说,他目前的太湖石销售地主要在江苏苏州、昆山、江阴等地,已与30多家中介机构确立了稳定的业务关系,今年,他高薪聘请6名园林石专业人员,专门从事按照客户的需求,进行太湖石的拼装。今年上半年,他的拼装太湖石销售额达到1000多万元,而生产成本只花了100万元。据介绍,该乡聚集园林石设计、拼装“精英”100多人,成为贩销户的高级顾员。
太湖石集散地的形成中,带动了该乡上下游产业链的发展。太湖石营销需要人工采购、搬运、办事处洽谈业务,据乡农办统计,仅专门从事太湖石运输业的人员达到500多人,各地太湖石采购、销售信息员600多人。
“今年全乡太湖石销售额保守估计超过3亿元。全乡太湖石销售老板达到130人,贩销半径扩大到长三角60多个城市。通过多年的积累,销售老板和1200家公司或机构建立了关系。”乡工办工作人员方晓荣对记者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