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低碳经济”,是指在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下,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转型、新能源开发等多种手段,尽可能地减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达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一种经济发展形态。低碳经济落实在产业发展上,就是“既要马儿跑得快,又要马儿少吃草”。当下,良渚组团自挂牌后就在各项政策措施中为发展“低碳经济”作出努力。
招商引资也讲“低碳”
时下,良渚组团将低碳、生态、环保的经济理念贯穿招商引资全过程,摒弃以往单纯注重经济忽视环保的“瘸脚”发展,在项目引进定位时适当抬高门槛。
在总规划土地面积为23平方公里的仁和先进制造业基地这样一个新兴经济园区,政府规划定位是要建成一个以先进制造业为主,以现代服务业为辅,集“生产、生活、生态”为一体的国内一流、世界先进的制造业基地。今年,组团专门制定了《仁和先进制造业基地项目准入实施细则》,对项目引进进行了严格规定,重点发展高端化、节能环保的制造业,引导产业“集约化、高端化、集群化”发展,同时,在基地启动区块选定1000亩用地,设立工业设计及高新技术板块,集中布置高新技术产业项目,形成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区,充分发挥其积聚效益、辐射作用。
引导企业走向“低碳”
经过筛选之后进驻良渚组团的企业,对发展低碳经济动力更足,因为在组团扶持低碳产业的政策引导之下,企业从中获益良多。良渚组团通过低碳产业规划与财政、税收的扶持,引导企业重视低碳经济,优先保证低碳项目用地。同时坚持开发节约并重,节约优先,在生产、流通和消费等各个环节建立起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的循环经济体系。
对于自主创新的“潜力股”企业,良渚组团管委会相当重视。也正是由于组团的扶持,“亿丰”等5家现代服务业企业申报了省级重点服务业企业,农副产品物流中心的“想购网”则申报2010年杭州市第一批信息服务业发展专项资金。此外,农副产品物流园区的正北实业税收基数问题、金恒德三期项目土地问题、蓝都创意园周边公交配套问题,良渚组团都认真踏勘、研究,确保“上好项目、项目上好”。
让“低碳”发挥最大效应
在余杭区“三十一”大集聚区中,良渚组团占到六个,分别是良渚组团房地产集聚区、创意良渚、勾庄现代物流示范区、良渚文化旅游区、仁和先进制造业基地和仁和大运河工业园,涵盖了商贸、旅游、工业、文创、现代农业等多个领域。
集聚的产业布局给组团发展带来挑战,更提供了难得的机遇。良渚组团的思路是在集聚发展中促进低碳效应。打个比方,在运河新城西区的规划中,良渚组团将景观、亲水、园林和建筑等各种元素融合在一起,打造一个集生活居住、商贸旅游、文化创意等于一体的多元综合体。这其中就有一个“岛居”的概念,究其核心,推崇的就是一种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低碳生活。
节约土地的“总部经济”
在土地资源渐缺的背景之下,良渚组团选择以节约土地资源、发展规模经济为目标,走一条“楼宇经济”、“总部经济”的道路。在招商引资和产业规划过程中,结合地方特色,将文创产业发展引入楼宇经济招商。如打造以运河文化为内涵,以自然风光为背景,改造民居用房,发展运河SOHO园;建设玉文化产业交易平台,打造集玉器设计、加工、鉴赏、展示、交易于一体的产业园区;集展览中心、私人艺术馆、个人艺术中心、原创工作室、艺术商铺、画廊、时尚摄影馆等于一体的“玉鸟流苏”时尚创意街区等。同时,良渚镇已正式申请要求将大陆工业园区挂牌为文创基地,这在一定程度上也是整合资源、优化环境,发展低碳经济的创新举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