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日,阿里巴巴(1688.HK)发布了去年11月份在香港上市之后的第一份年报。年报显示,公司2007年的收入增长58.6%,净利润增加340%。但是年报靓丽却难掩阿里巴巴股价持续下挫的尴尬境地,经过18日的大跌20.98%之后,19日阿里巴巴尽管反弹13.61%,报收13.86元,尾盘勉强收于发行价13.5元之上,与当初最高价41.80元相去甚远。
阿里巴巴年报靓丽难掩股价之殇
据阿里巴巴的财报,去年全年实现净利润9.678亿元,较2006年度的2.2亿元增长3.4倍;全年营收21.628亿元,营业利润率从2006年的19.7%升至2007年的37.2%,较上一年上升357.6%。阿里巴巴无论是营收还是利润都超过了此前高盛、摩根斯坦利等投行分析师的预期。阿里巴巴CEO卫哲透露,今年,阿里巴巴将进一步提高在欧盟、日本等发达市场,以及印度等新兴市场的渗透率,以创造新的收入机会。相关报道:阿里巴巴交出第一份年报净利润增长3倍
在去年上市的所有科技股中,阿里巴巴的股价是最高的一个,且其市盈率从发行时的。但在股市动荡的背景下,与上市后创出的41.8港元最高价相比,至19日收盘阿里巴巴的市值已缩水66.8%。根据当前的股价13.86元和9.62亿的净利润计算,当前的市盈率已经从上市初期的300多倍下降到了目前的72倍左右,市盈率已回归理性。
看好阿里巴巴 众“大鳄”遭套
阿里巴巴的表现同样牵动着众多浙江投资者,杭州一知名房产公司高层曾十分看好阿里巴巴,在40港元左右的高位买进,而如今股价却让他信心尽失。
回想阿里巴巴上市之初,曾经是何等的风光,引来了许多“大鳄”纷纷看好,亚洲十大富豪之一郭鹤年、台湾首富郭台铭、九龙仓集团吴光正等商界名流均认购了阿里巴巴股票。11月6日,它以高于发行价1.92倍的价格登陆香港联交所,打破了此前新鑫(3833.HK)首日劲升1.2倍的纪录,问鼎了今年港股新股王。而狂喜之后随之而来的却是大悲,之后的惨跌,让巨额收益早已化为泡影,这些商界“大鳄”随时有再遭“套牢”的可能。
昔日一夜暴富的马云及其创业团队,今时今日资产已经缩水了近2/3,马云个人持有的1.89亿股股份,从上市之初的原来的70多亿市值缩水成了26亿。套句网上曾经很流行的话语:“阿里巴巴股票大跌,杭州马路上的富翁少了木牢牢!”相关报道:阿里巴巴股价暴跌马云们“缩水”
浙商境外市场表现差强人意
浙江有众多的民营企业在美国、新加坡、英国以及香港地区等境外资本市场上市。但纵观这些在外上市的公司股票表现却差强人意,如果说阿里巴巴跌破发行价是由于受到港股市场短时震荡下跌的影响,那么06年登录香港市场的浙江房企绿城集团,也同样没有交出让人满意的成绩单,19日的收盘价仅为6.20港元,低于其最初的发行价8.22港元2元之多,市盈率仅6.167倍。
反观近期在国内A股市场上市的浙江企业却是风风火火,股价一路高歌猛进。昔日默默无闻、上市前总资产20多亿的天马股份,07年3月登录中小板,截至到目前的总市值已经高达170多亿元,是两市为数不多的百元股之一。A股市场真正意义上的互联网络股——网盛科技上市之初就受到市场狂热追捧,首日收盘价62.8元,比14.09元的发行价上涨了345.71%,市盈率高达134.6倍,随后网盛科技曾摸高至92.50元,现价78.58元。
上市筹备时间短、融资快、门槛低,是浙江企业此前选择海外上市的主要原因。但这些优势正在渐渐消失,随着国内市场的日趋完善,海外市场和国内市场的距离正在拉近。中小板上市条件逐步放宽,上市筹备时间缩短,创业板即将推出后上市门槛更低,而国内上市所带来的品牌效应、财富效应,更是海外上市所无法比拟的。相信未来将会有越来越多的浙企老板更加看重国内上市的诸多好处,选择在国内上市。(作者潘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