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在直播广州亚运会开幕式时,给观众席的镜头并不多。但细心的电视观众应该有印象,在这为数不多的镜头里,现场观众有的挥舞着丝巾,有的摆动着小国旗、亚运会小会旗。昨天记者从义乌金力旗业获悉,这些用以表达喜悦心情的小玩意大都来自他们公司,在亚运赛场,不少观众仍然在用这些义乌产品,为运动员加油助威。
奥运合作伙伴上门
9万件产品急供亚运
10月底的一天,义乌金力旗业老板娘吕珠园迎来一批特殊的客人。他们来自北京一家与广州亚运会官方有着合作关系的公司,此行的目的是采购亚运开幕式所需的丝巾、旗帜。
他们的到来,让吕珠园十分高兴。回想2008年,正是这批客人将她公司的旗帜带到了奥运会开闭幕式现场。
由于之前有过这么一次“毕生难忘”的合作,双方谈起这次亚运会项目采购顺利很多。11月初,他们就签下采购协议和授权书,约定由吕珠园的公司向亚运会开幕式供应9万件商品。
这些商品包括约3万面丝巾、3万面手摇小国旗和3万面手摇亚运会小会旗。其中,丝巾共分4款,分别以红、粉红、绿、黄为主色,上面印制的是亚运会组委会指定的图案。
金力旗业销售经理吕美钱具体负责这个采购协议。当时,他从采购方了解到,上述产品将被装进一个无纺布袋,分发给参加广州亚运会开幕式的现场观众。
和当初接受奥运会开闭幕式旗帜制造任务一样,吕美钱对此颇感压力,因为采购商方面对产品质量的要求甚高,而且协议约定的生产时间很短,还不到一个星期。
吕珠园和吕美钱回到工厂便让员工们加班赶货,丝毫不敢怠慢。按照合同约定,11月8日是交货期,但他们提前一天就将所有商品备齐,发往了亚运会举办地广州。
11月12日晚,看到亚运会开幕式上不少观众手中挥舞着自家公司生产的商品,吕珠园和吕美钱很是高兴。对他们来说,这笔亚运订单和当初的奥运订单一样,利润是其次的,最为重要的是荣誉和肯定。
面对媒体质疑:
请多给“义乌制造”时间
和大多数义乌企业一样,金力旗业的经营模式是“前店后厂”。它不仅在义乌设有销售窗口,还拥有自己的制造车间。它的销售模式主要是贴牌生产,仅收获微薄的加工利润。
这样一家企业,很容易让人想起几个月前因南非世界杯而红了一把的海宁那家呜呜祖拉生产企业。尽管它们拥有较好的生产、销售能力,但不少媒体仍热衷于用理性眼光看待他们,说他们虽然赢得了订单,但没有赢得利润,没有掌握全球贸易的话语权,言语中透露着几多质疑。
实际上,吕珠园、吕美钱他们存在同样的困惑。这几个月,用以制造旗帜和丝巾的材料不断涨价,他们公司利润空间正被市场的这一波动而挤压。
不过,吕美钱告诉记者,他们正在尝试打响金力品牌,比如借助奥运会、亚运会开幕式旗帜供应商的身份进行宣传等。他们还在尝试用更加先进的制造技术,生产高品质的旗帜,供应到高端市场,以提升利润率。
“没有一家企业愿意处于全球产业链最低端。”吕美钱说,德国人可以用200年时间专注于一个纽扣的生产,我们也可以,但请多给“义乌制造”一些时间。
延伸阅读:
永康经纪人靠网络分享亚运商机
永康有个来料加工经纪人叫李祥云。他是个有心人。今年9月,在参加完当地妇联组织的电子商务培训后,他抱着试试看的心情去阿里巴巴网上找客户。机会果然给了这个有准备的人。一位客商向他下了两万支加油舞棒的订单,并表示这些加油舞棒将被运往广州,面向亚运会现场观众销售。
让李祥云意想不到的是,广州亚运会带来的商机不止这一次。今年10月上旬,一笔15万支加油舞棒的订单从一家外贸公司飞来。这家公司的采购员要求李祥云用上好材料、好工艺。李祥云一打听,原来这些加油舞棒是广州客户要的,同样销售给亚运会观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