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区长姜军专题调研现代农业两区建设工作。副区长祝振伟主持调研会议,区府办、区财政局、区农业局、区林水局、区建设局(规划分局)、国土余杭分局、农林集团主要负责人等参加调研。
姜军一行现场考察了杭州宇航梦园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和浙江森禾种业股份有限公司求是苗木基地。杭州宇航梦园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承租了瓶窑镇老虎墩国有蚕种场1000多亩蚕桑地,用于现代精品蔬菜园区建设,是杭州市叶菜功能区。浙江森禾种业股份有限公司不久前获得“国际年度种植者”银玫瑰奖,成为全球五佳花卉企业第二名。
现代农业两区是指现代农业园区和粮食生产功能区,是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促进农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近几年来,余杭通过高新农业示范中心的建设和带动,努力发展农业园区经济,规模效应初步显现。余杭已建成10余家上规模的省级农业园区,累计建设46家市级都市农业示范园区,建成32家区级特色农业园区。余杭积极推进全区粮食生产功能区规划的编制工作,目前规划已通过省级评审。规划明确:到2018年全区要建设粮食生产功能区600个,落实面积19万亩。目前,余杭在建的省级粮食生产功能区1个、市级粮食生产功能区10个。下一步,余杭现代农业两区建设要与转变农民生产生活方式相结合,与农村土地综合整治相结合,与中心村建设相结合,与土地使用权流转相结合,与土地股份制改革相结合,做好五个方面的结合文章。按规划、有计划、分年度实施,抓好基础设施的投入、经营主体的培育、农业科技创新应用三项重点工作,保障现代农业两区建设推进。
姜军指出,农业农村工作对现代产业体系构建非常重要,现代农业也是“十二五”规划的重要篇章。近年来,余杭特色农业发展良好,新农村建设成效明显,园区建设进展顺利,农民收入稳定增长。姜军强调,余杭现代农业大有可为。从现状看,余杭正处于城市化加快发展的重要时期,但不少村庄仍将延续,工业和服务业比重不断增加,但农业不可能消失,城镇人口逐年递增,但在土地上劳作的“农民”仍然存在。余杭三农工作面临不少问题:农业规模效应不高,大部分土地分散耕作,导致规模小,效应有限,农民从土地上取得的收入不高;生产技术水平落后,传承了几千年的耕作方式仍在使用,较少采用高新技术;农业从业人员素质偏低,年龄结构不合理,需要高层次人才回流;抵御风险能力较弱,应对自然灾害能力低,市场竞争意识淡;农业面源污染严重,农业面源污染是环境污染的重要源头。
姜军要求,“十二五”期间要在三大产业的融合中,推进现代农业的发展,实现转型升级。在特色乡村建设中求新突破,特色乡村要具备田园风光,村庄整洁,乡风浓郁,生活和谐。在园区建设上求新突破,两区建设是“十二五”期间余杭农业转型升级的重点,要充分发挥两区的示范带动作用,两区建设要做到基础设施良好,规模效益较佳,地域特色明显。在转变生产方式上求突破,传统农业生产技术落后,要使传统农业向农业“工业化”转变,采用现代技术、现代手段,实现规模化、集约化生产。在平台建设上求新突破,要为农民走市场、打品牌搭建良好的公共服务平台。在促进农民增收上求新突破,扶持农业、建设新农村的落脚点和归属就是让农民过上更好的生活,要多管齐下,提高农业的规模效益,增加农民的农业收入,同时依托一二三产的均衡发展、融合发展使农民不断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