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州在线讯 日前,坐落在安吉县山川乡毛竹现代科技园区的毛竹林碳汇通量观测塔开始进入工作状态。这座由浙江农林大学和安吉县林业局合建的观测塔总高度40米,边长1.6米,共20层,投资超百万元,是我省碳汇重点实验室的重要组成部分。据悉,这座塔站是全球首座毛竹林碳汇通量观测塔。
据塔站有关工作人员介绍,该碳汇塔主要通过辐射传感器、光三维超声风速仪、 二氧化碳水汽分析仪等科学探测仪器,全自动、全天候采集竹林不同冠层的二氧化碳浓度等竹林生态系统的宏观信息,以此观测、记录毛竹林的固碳功能,为浙江抚育毛竹林,发挥固碳功效提供技术资料,也为以后毛竹林碳汇交易提供具体的数据支撑。预计该塔站在1年内将形成阶段性报告,2年内完成研究成果。
有关研究资料表明,毛竹由于生长飞快,作为一种生态、经济效益十分突出的优势树种,其固碳能力要比树木强很多,是杉木的1.46倍、热带雨林的1.33倍。尤其是通过集约化经营的毛竹林,一公顷毛竹林年固碳能力可达12.75吨,相当于吸收二氧化碳46.75吨,可抵消17个人一年的二氧化碳排放量。
目前,在我国长白山、西双版纳等8个地方,相关部门已建立了松树、杉树及常绿阔叶林的碳汇通量观测塔(站),唯独没有观测毛竹林的塔站。课题组研究人员、浙江农林大学林曦乔老师说,安吉是中国竹乡,百万亩竹林在浙江乃至整个南方地区都有代表性,所以选址敲定在这里。
安吉县林业部门有关负责人介绍,竹子固碳功能得到数据证明后,不仅能极大提升安吉竹林的生态、经济、社会价值,对中国和世界生态环境建设也具有研究价值。目前,浙江农林大学已将“毛竹林生态系统碳汇过程”课题申报国家“九七三”科研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