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龚喜燕
义乌“头号”展会的开幕式耗多少时间?昨天义博会给出的答案是:10分钟。没有繁杂的仪式、冗长的讲话,甚至没有义乌市领导的致辞,开幕式简洁得出乎意料。
“怎么一来就结束了,这么快,以前领导名单都要读上10分钟。”在国际博览中心主席台前,一名匆匆赶来观看开幕式的市民在记者身旁嘀咕道。事实上,近年来义博会的开幕式,程序和内容都在逐渐缩减,基本上控制在半个小时内。“展会是主角,政府搭好台,要由企业来唱戏。一些形式能免则免,这才是实效。”义乌市副市长傅春明认为,给开幕式“瘦身”,正是义乌目前正在大力倡导的“创新创优、提质提效”主题活动的直接体现。
对此,义乌市委副书记陈秀仙也有一个“官方说法”:“精简开幕式活动,能为客商留出更多采购、洽谈的时间,这种做法与国际接轨。”她表示,这也表明义博会正日益成熟,政府主导作用弱化,逐步向市场化运作转型。
展会的市场化、国际化是义乌孜孜以求的目标,也是壮大会展业的必由之路。本届义博会的“国际元素”可圈可点,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都超过往届。以国际馆为例,今年吸引了44个国家和地区参展,有80个以上境外贸易团队到会采购,境外机构组团参会数创历届之最,境外采购商人数将超过1.8万人。与义博会同期举办的第三届非洲商品展更是带来了众多的“洋特产”、“洋面孔”,连参会的各级领导一进展馆,都直奔该展区,可见这股“新鲜血液”的吸引力之大。
富有浓郁异域特色的工艺品、木雕、铜制品、咖啡、可可豆等非洲国家展品,令人大开眼界。“这是整只的斑马皮吗?做什么用?”在纳米比亚展位,省政协主席周国富饶有兴致地跟参展商攀谈。丰富的展品、众多的展区,让领导和嘉宾们逛得不亦乐乎。每到一处,他们总会细细询问生产情况、销售渠道等。
在来料加工和电子商务展区,领导们成了“香饽饽”,各地展商争相邀请,参观推介,直叹“分身乏术”,场面着实热闹。记者还发现了一名老外“粉丝”,一路跟随参观团,就想和义乌市长何美华合影。他叫塔里克,约旦人,在义乌经商已有10年,操着流利的普通话。“以前开会见过市长,很想跟他合个影,拿回老家可以‘炫耀’一下。”成功合影后,塔里克乐开了怀。
在现场,记者也真切感受到义博会这一产品展示、信息交流平台的实效性。带队来参展的哈尔滨朝阳镇妇联副主席徐丽华没有急着“招揽”领导,而是忙着“招揽”生意。“我们那儿闲置人员很多,特别需要像来料加工这样的活儿。”这一需求与展区相邻的阿里巴巴展商一拍即合,“我们的客户既是供应商,也是采购商,需要一站式服务,这方面的资源很多,今后可以多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