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样是海湾,与如日中天的广西北部湾相比,位于中国黄金海岸线中段的浙江三门湾,在很长时间里几乎是个静悄悄的海湾。尤其是夹在温台沿海产业带和环杭州湾产业带中间的台州市三门县,在三十年的经济大潮中几乎被甩到一个死角里。与同为靠海的玉环比较,三门明显居后;而同处三门湾的象山、宁海两地早已跻身全国百强县。
“当前,长三角区域一体化不断加快,温台沿海产业带规划深入实施,三门湾战略地位愈发凸显,打造三门湾次经济圈是大势所趋。”2009年1月,在三门县党代会上,该县率先提出加快打造“三门湾次经济圈”。这个承载着三门、宁海、象山三地共识的梦想,正在因三门人的强烈意愿拉开海洋经济的序幕。
从区域发展走势看,新一轮长三角区域发展加速推进,温台沿海产业带已上升至浙江省的战略层面。随着杭州湾跨海大桥、甬台温铁路、象山港大桥相继建成,沿海高速公路即将开工,环三门湾区域成为杭州湾产业带和温台沿海产业带的重要节点,是宁波都市经济圈南延和台州都市区北拓的交汇区,而两圈集合正需要打通三门湾这个“发展断层”。
从产业优势看,三门、宁海、象山三县经济规模总量虽不大,但一些支柱产业成长性较好,其中船舶制造业蓬勃发展,整个区域在建的造船企业如果全部建成投产,将会形成600多万载重吨生产能力,年产值将达到上百亿元,将成为浙江省除舟山以外重要的船舶制造基地。
从产业集聚态势看,三县电力、能源、汽车、钢铁、船舶、海洋装备、高新技术、机电、电子、工艺品、橡胶、聚氨酯等产业星罗棋布。三门滨海工业新城、宁海经济开发区、象山经济开发区、环杭州湾产业带、象山产业区等规模初现。
打造“三门湾次经济圈”是区域共赢之举,在台州、宁波两市的支持下,三县正通力合作,一体规划,一个起点更高的新海洋经济带快速突起。而作为“三门湾次经济圈”的首倡者,三门县这块曾经的短板因其强劲的后发优势正成为“战略推进者”。
海岸线长227公里的三门,是浙江省海水养殖第一大县,被命名为中国青蟹之乡。境内可建大型核电厂两座、大型火电厂两座、大中型潮汐能电厂和抽水蓄能电站多个,终期装机容量达2000余万千瓦,是中国电力能源的新坐标。目前,三门核电一期正式开工,火电项目已获省政府批准,国内最大的健跳潮汐电项目意向签约。境内大小岛屿122个,有“海上仙子国”之美称。其中被称为“千洞岛”的蛇蟠岛正在打造经典海岛休闲旅游度假区。集休闲、观光、深加工为一体的六敖北塘2万亩现代农业园区已列为浙江省首批省级现代农业综合区创建点……
近年来,三门经济发展迅猛,多项主要经济指标增幅连续几年位居全市第一,被誉为“三门速度”,浙江以及全国的大型企业纷纷入驻三门。
海开三门,湾纳百川。在近日举行的第四届三门中国青蟹节上,本报记者见到了许多大佬级的浙江企业家,他们结伴而来可不是为炒青蟹,而是来为其新型产业转移抢滩。在中国经济纷纷转型的当口,三门湾,正成为浙江经济腾笼换鸟的新飞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