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陈巧丹
近日,东阳又被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授予“中国红曲酒之乡”称号。
据了解,东阳酿制红曲酒已有千年以上历史,早在唐代就有红曲酿酒的文字记载。然而,最近10多年,东阳红曲酒却鲜有发展。
“中国红曲酒之乡”花落东阳,能否使东阳红曲酒就此告别尴尬?这一话题一时又成关注的焦点。
忆当年
风光无限
说起东阳红曲酒辉煌的历史,曾在供销系统工作的东阳人蔡大伯至今还记得10多年前的那一幕:村里的中老年人,常常拿一个碗,自个带点花生米或饼干当下酒菜,在供销社内自饮自乐。
对东阳红曲酒有美好回忆的还有施品华,他曾是东阳最早的国营酒厂之一的湖溪酒厂负责人。他说,在上世纪90年代中期,东阳红曲酒的销量非常大,仅一家酒厂每天的销售量就有三四十吨,“供不应求,经常是排队购买,有时还需要开后门才能买到酒。”
看当下
陷入尴尬
曾经的辉煌早已远去。蔡大伯说,如今的东阳红曲酒,喝的人少之又少,甚至有村民直接称其为“烧菜酒”。除了做菜用外,基本派不上用场。即使有人要喝,大部分是自家酿制,而且都是上了年纪的老人。
施智淼是东阳迎宾酒厂负责人。他说,这几年来酒厂生意很一般,甚至在走下坡路。虽然原材料、人工费都在“蹭蹭蹭”往上涨,红曲酒的价格却一直维持在每公斤两三元,而且销量也不见涨。
另一组数据也印证了东阳红曲酒近年来的惨淡经营。据悉,目前东阳有生产红曲酒的酒厂8家,年生产能力可达3万吨左右;可最近几年,这8家酒厂的年产量都在1.5万吨左右徘徊。
对于近些年东阳红曲酒走下坡路的状况,业内人士不约而同地提到了两个原因:其他酒类的冲击;缺乏规模以上企业,销往外地的太少等。
展未来
期待尽早发“酒劲”
虽然不少人对东阳红曲酒的发展前景忧心忡忡,但还是有人对做大做强东阳红曲酒信心满满。
东阳市荣鑫酒业有限公司负责人马荣金就是其中之一,他同时也是东阳成功申报“中国红曲酒之乡”的主要发起人之一。
“东阳红曲酒解决了黄酒口感差问题,留在口中的醇厚感,仿佛品到了浓香的酒文化……..”马荣金说,这是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等部门对东阳红曲酒的评价。
在马荣金看来,近几年平平淡淡的东阳红曲酒市场,却是一个原始积累的过渡期。“既然熬过了前期最困难的原始积累过程,我觉得现在已站在大发展的前沿,东阳红曲酒的前景大好。”
据悉,马荣金这几天正忙着与北京有关部门商谈11月18日在东阳举办“振兴中华黄酒高峰论坛暨首届中国红曲酒养生保健研讨会”。他认为,借“中国红曲酒之乡”与研讨会双重机会,可以将东阳红曲酒向各地推广,进而促使东阳酒企业做强品牌,打造红曲酒精品,实现从量变到质变的飞跃。
东阳市食品工业协会秘书长蔡祖兰同样表示,随着“中国红曲酒之乡”落户东阳,加上东阳红曲酒生产企业的努力,相信东阳红曲酒能就此告别尴尬。“接下来就看东阳红曲酒发挥‘酒劲’。”蔡祖兰乐观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