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习记者 周凌霄 通讯员 张晓佳
浙江展诚机械有限公司是国内粮食机械的重要生产基地,主要生产“浣纱”牌CTM型碾米成套设备,以及各种粮食加工机械。公司产品远销世界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
创建40年,展诚机械公司广揽人才,自主创新,走出了一条富有特色的发展之路。如今,公司已成为国家重点高新技术企业、国家火炬计划项目和国家星火计划项目承担单位、浙江省粮食机械高新技术研发中心依托单位,还被中国粮油学会授予“科技创新示范企业”荣誉称号。专利产品销售收入占总销售收入的60%。
引进人才 夯实基础
人才是实现科技创新的第一要素,展诚机械的领导层深刻地认识到人才是企业科技创新的基础。为了招揽人才,公司积极参加各大高校的实地招聘活动,从浙江理工大学、河南工业大学等著名院校招聘机械设计与制造及其自动化、机电一体化专业的大学生,为企业注入新鲜血液。除了从外地引进人才,展诚还特别注重本地人才的“回归”,让本地人才经济上得到实惠、利益上得到保障,有效地避免人力资源流动、技术流失等问题,为企业的科技、技术创新工作增添内在动力。
在研发部,资深员工摒弃论资排辈的旧观念,给年轻人才“腾位置”,让他们有展示自己的舞台。毕业于河南工业大学机电一体化专业的许建伟,在TQSS比重机项目中提出了筛体采用抽屉式安装的建议,大大简化了操作人员的维护程序,成为了公司TQSS比重去石机的一个技术亮点。如今,在企业下设的浙江省粮食机械高新技术研究开发中心,研发人员和技术管理人员达38人,其中高级职称人员15人。
打破常规 加大投入
规避风险是大多数企业的生存之道,但是回避创新风险,就会使企业内动力不足,发展缓慢。在“稳”与“进”之间,展诚选择了在不断的创新中快步前进。
公司注重市场信息的吸收和分析,积极寻找更适合企业发展的道路,勇于打破常规,每年在新产品研发上的投入始终保持在销售收入的5% 以上,坚持走“资金回归”之路。2009年公司投入3000多万元建造日产120吨的精米实验工厂。
浙江展诚机械公司总经理韩祖耀认为,开发产品的原则是多学科人才思维方式的集聚,而且不一定是“少数服从多数”,也可以是“多数服从少数”。公司决定立项开发一个新产品时,如果70%的不看好,30%的人反对,他就会斟酌开发的步子是不是迈得太迟了,市场是不是饱和了;如果30%的人说可以尝试,70%的人不看好,他反而会决定试一试。他倡导“无责任开发”,也就是“鼓励创新、宽容失败”,只要认为有可行性就立项,如果失败了也不追究,让大家的聪明才智充分施展出来。在展诚机械公司,产品研发并不局限于开发部,一个项目的研发人员由多部门人员组成,有时是营销部门的人员和研发人员一起做,有时是生产部门的人员与研发人员联手,这样开发出来的产品更适合市场需求,更适合生产加工实际。
自主创新 硕果累累
近三年来,企业成功开发新产品70余个,每年有两个以上新产品通过省级科技成果鉴定,有多个产品获各级科技奖,其中“浣纱”牌系列产品被评为中国粮食机构十大影响力品牌。企业是粮油国家标准《胶辊砻谷机》的主要起草单位,是《重力谷糙分离机》、《糙米精选机》、《砻碾组合米机》、《喷风碾米机》、《铁辊碾米机》等5项国家标准的参与起草单位,企业还被中国粮油学会授予“科技创新示范企业”荣誉称号。
公司通过技术创新,生产的粮机产品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把被国外跨国粮机企业垄断的高价粮机市场夺了回来。如MLGQ-C型气压自动砻谷机制造质量已可与国外粮机相媲美,工艺性能更是高过一筹。早在1998年,时任诸暨粮食机械厂副厂长的韩祖耀与一名科技人员就以中国专家的身份远赴阿根廷担任技术指导,当上了名副其实的“洋”专家。一位阿根廷的客商想设置一个稻谷加工示范厂,要求诸暨粮机厂帮助做好规划设计、设备安装调试,韩祖耀两人花十余天时间出色完成了工作,对方对此次合作非常满意。
公司非常重视知识产权的保护,现拥有专利25项,其中实用新型专利21项,外观设计专利4项。2009年,公司的专利产品销售收入达到4538万元,占企业总销售收入的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