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受关注的余杭区“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目前在省发展规划研究院合作参与下已形成规划蓝本(规划纲要基础报告),26日这份蓝本接受了区人大常委会领导层审评。
这份规划蓝本将作为不久后余杭区委出台十二五规划专门建议和区政府编制规划纲要的主要依据。蓝本提出把新城和城市综合体建设作为城市化建设的重要支撑、载体和保障,在“十二五”时期(2011年-2015年)建设十一大新城和十六个城市综合体,各新城基本建成时间为10年,不超过“十三五”末期。这十一大新城包括临平新城、星桥新城、余杭经济开发区新城、钱江科技城(钱江经济开发区)、乔司新城、塘栖新城、崇贤新城、南湖新城、良渚新城、(勾庄)运河新城和(瓶窑)西部新城。前7个新城均在临平副城范围内,意图十分明确,就是要构建“大临平城”的城市框架,引导临平城成为商贸物流集聚区、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房地产业集聚区、总部经济集聚区、金融产业集聚区和信息服务业集聚区,增强临平城市综合能级,发挥副城对于全区的辐射带动作用。其中,领衔的临平新城规划面积7.5平方公里,以地铁一号线余杭段为轴线,构建核心商务区和地铁经济综合体。在综合交通方面,临平副城内要实现20分钟交通圈;在产业方面,临平副城也将整合两个开发区资源,向国家级开发区的层次标准靠拢,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和总部经济。
据规划编制牵头部门发展和改革局初步测算,今后5年内政府一半以上政府公建和基础设施投资将投入临平副城。在“十二五”总体规划之下,还包括现代工业、现代服务业、教育事业、卫生事业、粮食生产功能区等46个专项发展规划和良渚遗址管理区1个区域发展规划。经区政府专家咨询委员会评审明确,此轮规划编制经费控制在954万元以内。目前进度最快的临平新城规划编制已经进入到控制性详细规划阶段。
“十二五”总体规划出台将以明年人代会为时间点。为加强对余杭“十二五”规划的组织领导,市委常委、区委书记朱金坤亲自担任了规划编制领导小组组长,区长姜军担任第一副组长,7位副区长全部担任副组长。
据了解,在提交2011年人代会表决前,根据《监督法》要求,“十二五”规划还将专门接受一次区人大常委会会议的集中审议。昨天区人大常委会领导及财经工委、法工委等委办负责人就规划如何更好地引导提高副城首位度,提出了不少审评意见,如增加副城城市综合体数量;突出现代产业对经济的支撑作用,大力支持培育壮大副城工业税源经济;在规划编制过程中多吸纳本土有识之士声音,彰显规划的“余杭个性”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