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前,医学权威杂志《柳叶刀》刊登了一篇有关“超级病菌”的论文,说这种病菌几乎能抵御所有抗生素,且已从南亚传入英国、美国、荷兰等国,有可能在全球蔓延。
当初,甲型H1N1流感暴发引起医药股大热。这次“超级病菌”来袭的消息,立即在本周一引发医药板块全线飘红。即使是在昨天,受益于“超级病菌”概念的少数个股也表现得较为强势。
在此过程中,记者了解到,有至少数千万元义乌游资在炒作“超级病菌”概念。而一些分析师则理性地认为,该“超级病菌”与甲型H1N1流感病毒及SARS病毒等不同,传播概率较低,此题材的炒作周期到目前为止已告一段落。
“超级病毒”成炒作题材
“超级病菌”究竟怎么一回事?记者了解到,这一概念实际早已产生,例如,1961年,英国就首次发现了一种叫MRSA的“超级病菌”,它对多数抗生素不起反应,人类感染后可能导致致命的炎症。
《柳叶刀》论文中所指的是被新近发现的“超级病菌”,和MRSA一样,其出现源于人类滥用抗生素。道理很简单,人类用抗生素抑制病菌,而病菌就开始对抗生素产生抗药性,恶性循环之下,一些病菌拥有了抵御几乎所有抗生素的能力,而这种病菌就被称为“超级病菌”。 据国外媒体报道,新近发现的这种“超级病菌”已传播至英国、美国、荷兰等国,造成数百人感染,至少5人死亡,且有向全球蔓延之势。 消息自上周传入中国后,上周五10.3亿元资金流入医药板块。而本周一沪深两市更由医药股领涨,当天包括深市紫鑫药业、莱美药业、安科生物、海王生物、达安基因和沪市联环药业等多家公司股票以涨停报收。 记者从义乌部分证券公司获悉,昨日,除了东北板块中的交通股受益于“国务院八措施推东北振兴”而表现不错外,还有少数几只个股因“超级病菌”概念有一定涨幅。 数千万元义乌游资炒海王生物 记者获悉,在“超级病菌”概念出现后,至少有数千万元义乌游资对此进行炒作。 资料显示,海王生物是“生物技术领域的龙头企业,旗下海王英特龙研发的亚单位甲型H1N1流感疫苗是全球第二家、国内首家上市的第三代流感疫苗,拥有生产工艺专利,并且拥有亚洲最大的生产规模”。 该股上周一涨幅偏离值7.07%,成交金额12亿元。而在当天买方席位中,中信金通两营业部占据前两席。位居第一的是中信金通杭州延安路营业部(买入4718万元),第二位的便是中信金通义乌化工路营业部(买入4080万元)。 据不少媒体报道,中信金通义乌化工路营业部有一只“义乌涨停板敢死队”,操作手法犀利,经常巨量买卖。义乌炒作“超级病菌”的是否就是这支“敢死队”? 昨天,记者在该营业部采访时,相关负责人表示,他们中并不存在相关游资机构,更不能接受这一“敢死队”头衔。他说,义乌游资通过该营业部炒作“超级病菌”概念是自主行为,他们并未作相关推荐或引导。 “现在很多老股民,炒股经验丰富,对题材股十分敏感,有些甚至比证券经纪人还专业,而医药股属防御性行业,在股市表现并不好的情况下,一有热点,便会被这些老股民抓牢并挖掘。”王小刚是该营业部一位注册国际投资分析师,他表示,此次极有可能是义乌几个中大户一起钉牢“超级病菌”概念进行炒作。 此题材股炒作周期已过? 今年,受各类自然灾害频发等因素影响,题材股成为股民炒作热点。王小刚分析,此次被炒的医药股也属题材股,而题材股的炒作周期少则三天,多则五天,按照目前情况看,“超级病菌”概念的题材股炒作周期已过。“原因主要是,目前已有消息证明,这种病菌被感染的概率很低,因此很有可能不会大范围传播。”他说。 此外,他分析,《柳叶刀》论文中列举一个实验结果表明,替加环素、黏菌素这两种抗生素对于这种“超级病菌”“相对”有效。于是,此前国内一些可能拥有这两种药品的上市公司股票成为游资炒作热点,如上市公司海正药业的股票就颇受游资关注。但近日,海正药业一位内部人士对外表示,他们没有替加环素的批文,也未生产这种抗生素,以此撇清了与“超级细菌”的干系。而其他如义乌游资炒作的海王生物,以及紫金药业、莱茵生物、安科生物、片仔癀、京新药业、华北制药均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并未生产防治“超级病菌”的药物。 按照昨日股票走势也可看出,医药板块个股已呈现分化走势,“超级病菌”制造的行情正在逐渐消散。昨日行情显示,除可生产黏菌素的联环医药出现第四个涨停板,可能仍在受“超级病菌”概念影响外,其他个股的表现不算太抢眼。比如,浙江医药、海正药业等均有冲高回落迹象,一些个股涨幅也并不大。 王小刚建议,接下来,股民除可关注东北板块外,还不妨留意新能源板块以及保障房下游产业链的一些相关股票。他说,下半年国家可能大力投入兴建保障房,由此可能带动钢铁、建材等产业,而由于节能减排是产业升级趋势,新能源也可能成为股票市场投资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