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分析:
义乌外经贸局有关人士介绍,从绝对数字来看,义乌对拉丁美洲的出口额还远低于欧洲、亚洲和北美(主要是美国和加拿大)市场,但从贸易增幅来看,其作为义乌企业新兴出口市场的潜力无法忽视。
在出口产品方面,义乌的服装、织物制品拥有极强的产业链和分销优势,也契合拉丁美洲多数国家的消费市场。如果能在款式、面料上更加贴近当地消费者的需求,相关产品的出口量有望得到进一步提高。
另外,拉丁美洲的资源、人均收入等状况远好于非洲,给义乌企业“走出去”提供了更为稳定的消费市场和投资机遇。
义乌企业借展会拓展拉丁美洲市场
近年来,参加外展渐成义乌出口企业试水拉丁美洲市场的趋势。尤其是生产日用消费品的企业,非常看好拉丁美洲的市场潜力。通过当地展会了解、摸索市场行情,已成为义乌企业的“必修课”。
其中,在巴西圣保罗举办的国际家庭用品及礼品博览会,无疑是义乌企业进入该市场,借而辐射周边国家的不二选择。
在8月14日~17日举行的2010巴西圣保罗国际家庭用品及礼品博览会上,将首次出现义乌商人的身影,包括“华鸿集团”、“真爱纺织”、“东方之星”、“巨龙箱包”等在内的16家义乌知名企业已确定组团参加。
记者从义乌国际商会了解到,该博览会目前是拉丁美洲最大的消费品博览会,展会主要展出餐具、厨房用具、家用纺织品、家用器具、个人用品等日用消费品。
据介绍,义乌企业通过此类展会,在拜访老客户、结识新客户的同时,可以较为深入地了解拉丁美洲的市场需求,为企业下一步进军当地消费品市场打好基础。
专家分析:
在义乌商城展览公司、国际商会等机构的会展业内人士认为,展会对企业拓展市场的作用早已不言而喻。仅以义乌为例,每年数十个展会吸引了大量的国内外企业、采购商和专业观众参会,推动了相关产品和产业链的良性发展。
前几年,义乌出口企业对主场作战的义博会及广交会、华交会都颇为青睐。然而,固守一地等客商上门的做法,在越来越激烈的市场竞争面前显得有些乏力。立志拓展海外市场的企业,只有主动“走出去”,才能更好地了解市场。以“巨龙箱包”为例,其去年参加了13个展会,拿到的订单占企业订单总量的30%。境外参展成为义乌企业了解国外市场需求、拉动外贸增长的新渠道。
去拉丁美洲找市场要注意些啥
昨天,记者从义乌市365便民服务中心外经贸局行政审批科获悉,今年上半年,义乌又有两家企业主动出击拉丁美洲市场,在智利等国设立投资项目。不过,企业在“走出去”的过程中,必然会遇到各种问题。
外经贸局有关人士提醒,就传统贸易而言,义乌企业想成功进入拉丁美洲市场,要了解当地的同类产品,预测市场走势;将样品和同类产品认真比较,请当地经销商和消费者对样品作出客观评价;根据当地包装语言的要求设计、制作外包装;在当地注册法人企业,注册商标,并通过建立本地化的生产基地,完成生产、销售网络的整合。
除常规贸易外,去拉丁美洲投资时,最适合介入的是土地资源。在拉美地区,很多国家(如巴西)都允许私人购买,那里土地非常肥沃、气候多样,农业投资非常活跃。但其中涉及的一些细节,投资者须加以重视。
首先,只要土地所有权没有纠纷就没有制度或政策方面的障碍,而且官方对外资收购当地土地较为支持,不像传统贸易那样容易引起当地商家的反感。在拉丁美洲,投资者买下土地后,就拥有地上部分的永久产权(地下矿产归国家),如果能建立一条完整的产业链,如种植玉米,然后进行加工或用于提炼生物燃油,能带来更大的利润空间。
其次,不论投资工业或农业项目,最好靠近周边的港口或运输线,从物流角度来看,既能加快商品的流转速度,也能为投资周期较长的项目节省更多成本。
第三,要小心欺诈行为。虽然拉丁美洲多数国家允许山林、土地、矿山等进行买卖,但有的山林属于保护区的范围,法律上是不允许交易的。而且,矿山开采也得注意运输问题,在巴西,不少矿石铁路运输权归属垄断企业,一旦这个环节没解决,开出矿石也运不出去,因此,进行上述交易时,一定要事先了解清楚相关问题。
第四,在拉丁美洲生产、加工或制造商品后,如果在当地销售,还得注意不正当竞争的行为。因为拉丁美洲当地的行业工会基本上是企业自发组织的(如纺织协会),他们与中国投资者未必都会保持良好关系,一些反华倾销案就是由他们一手炮制的。
最后,投资者还得关注金融财务风险。据了解,拉丁美洲各国的汇率波动较为明显,平均年通胀率保持在10%左右。而且,拉丁美洲很多地区的商家在贸易时习惯赊销,投资人要注意金融和企业财务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