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龚喜燕
昨天上午,义乌市政府首次召开的新农村建设工作新闻发布会透出消息,义乌争取2012年让5.3万户农民住上新房。
旧改造就成批百万富翁
每年房租收入达20亿
义乌新农村建设起步于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从实施“小五化”建设到推出全国城乡一体化行动“第一纲要”,再到现在的统筹城乡配套改革,步步领先,已初步形成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新格局。
义乌新农村建设已造就了成批的百万富翁。通过旧村改造形成的“房东经济”已成义乌农民的“聚宝盆”。据不完全统计,每年仅房租收入就高达20亿元。所以,义乌农民人人盼望旧村改造,有了新房,就意味着摇身变成百万富翁。
从2002年起,义乌市政府每年安排1亿元以奖代补资金,专项用于新农村建设,目前已累积拨付奖励补助6.4亿元,镇街配套投入资金3.56亿元,并带动了义乌农民180多亿元的建设投入。
为集约用地,提升城乡建设品质,去年,义乌出台了《城乡新社区建设实施办法》,改革创新城乡建设模式。核心有“三改”:改传统垂直房安置模式为水平房、改生产生活混合的布局形态为功能分区、改农村多点分散管理为集中统一的新型社区管理方式,实现城市用地、农村住房面积、农民财产性收入的“三增加”。
截至目前,义乌已启动163个村的旧村改造,45个村已基本完成,3.7万农户搬入新房,人均居住建筑面积增长近2倍。
城乡统筹+政策保障
争取5万农户住新房
作为一项“农民得实惠、发展得空间、政府得民心”的多赢工程,义乌新农村建设的成绩有目共睹。义乌市农办主任傅建民表示,新农村建设还要突破创新,着力推进传统农村向新型城乡社区转型,传统农民向现代农民转型,城乡进一步统筹融合。
日前,省政府出台意见,规定从今年起至2012年,全省将改造建设农村住房100万户。傅建民说,省里下达的任务是4.6万户,但义乌自我加压,争取在2012年,让5.3万户农民住上新房。为此,义乌将确保年度新增建设用地的10%左右用于农房改造。同时,进一步加大惠农政策保障。
目前,义乌已确定31个城乡新社区建设试点村,以点带面逐步推广,年内争取改造8000户,竣工5000户。村庄整治重点培育精品区块,开展徽派建筑、江南水乡等整治试点。远郊区规划范围涉及32个行政村和11个自然村共9000余人,将采用集中安置、货币补偿安置和就近行政村安置等模式,加快实施以宅基地换取城镇住房的“异地奔小康”工程。
接下来,义乌还将出台集体建设用地转国有、公寓房进入二级市场登记交易、高层裙楼或标准厂房的红利分配等方面的配套政策,探索高层公寓建设施工许可制和代建制等,不断优化、提升城乡新社区的政策环境和建设水平,确保义乌新农村建设走在全省前列。
通报会上,傅建民还透露,从今年开始,义乌将每年安排500万元以上专项资金,用于扶持休闲观光农业,不断挖潜“农家乐”,做强做大,为农民增收拓宽有效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