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浙江老板,驱车6小时来汉,目的是和一鄂企合作,让鄂产高科技产品“带”着他上世博。相比浙江大小民企的“争先恐后”,更多鄂企参与世博仍稍显“扭捏”。虽然闷头发展不代表没有转型升级的魄力,但眼睁睁失去向全世界展示的机会,是否有些遗憾?
鄂企闪亮登场转型升级舞台
在刚刚结束的“世博·湖北周”上,华丽环保与湖北馆结成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每位参观湖北馆的中外游客,都获赠一份小礼品——圆珠笔、雨伞或者折扇。
可别小看这些小玩意,由武汉华丽环保研发、生产的产品材料,外壳中均掺入可降解的天然高分子材料,以此可节省80%左右的塑料使用,每吨制成品可减排二氧化碳2.5吨。
不仅如此,在世博园区的中国联合企业馆内,细心的游客还会在中小民营企业展示墙上,找到富士峰生物科技、师乐教育等诸多湖北中小企业的名字,他们也正大胆地向全世界展示湖北人研发的现代农业食用菌、无粉尘教学黑板等高科技产品。
浙企主动请缨 诸多鄂企仍躲在后台
记者了解,当初华丽环保研发的材料确定为湖北馆授权礼品时,张立斌曾希望以抱团出击的方式,在小礼品上,添加其他鄂企的是标识,和更多本地企业共享世博商机。武汉市工商联也积极组织了20多家企业开会,但最终却无一家成行。
与之相对,浙江一家生产笔具的民营企业,在得知此消息后,主动请缨,当晚,那个浙江老板驾车奔袭6个小时赶到武汉,双方合作最终取得“双赢”。
在武汉市工商联经济部部长杨易看来,“参与一些全球性的盛会,一需要企业有较强的实力,但更重要的,恐怕是企业还需要有更为超前的意识。”而这种意识,也为浙企赢得了商机。通过世博会的展示,瑞典和浙江民企联盟签订了投资合作备忘录,意大利等地的企业也向不少浙企发出了合作邀请。
以“全球舞台”标准打磨自身
“总以为一些全球性盛会,和我们这些小小的民营企业中间,有一座难以逾越的大山。但实际上,可能我们之间只隔了一层雾。”武汉本地一家曾为奥运会提供设备的企业老总对记者感慨,只要本地企业敢于参加竞投标,了解到组织方对设备、技术各方面的要求,然后对比已有产品进行改进,挺进大型盛会绝非“难比登天”。
有业内人士指出,浙江民营企业有很多东西值得学习。高调参加各种展示活动,或许也不仅仅是浙企的宣传攻势,更核心的,则是他们借更高的舞台,“逼迫”自身实现跨越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