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 “天气炎热的时候,基地最空闲了,每天就是把鸡放养出去,给冬枣、李子等果树除除草、治治虫……”昨天下午,正和三四名工人一起在基地里除草的王淑娟对记者说。
王淑娟是永昌人,2007年开始在诸葛镇硕范村承包了60多亩地,创办长山种植养殖基地,其中30多亩种植冬枣树。“我家种冬枣可是有点来头的,爷爷辈就开始种植、销售冬枣苗了。”王淑娟说,她也种了六七年的冬枣苗,不过,这次承包土地搞规模种植,不仅仅是种冬枣苗了,而是瞄准了冬枣市场。
2003年,兰溪开始推广“北枣南引”,但当时没有成功种植的先例。“那时,我也不敢贸然涉足冬枣产业。”王淑娟四年前种下30多亩冬枣树后,先后前往山东沾化和本省浦江等地考察学习。她告诉记者,在浦江的一个种植基地,仅冬枣每年就有100多万元的收入,每公斤冬枣最高能卖到36元。看到别的地方发展得如此好,王淑娟也坚定了发展冬枣产业的信心。
经过三年只有投入没有产出的艰苦经营,今年,王淑娟的枣树终于成林,长势很好,花也开得很旺。但过了不久,花谢了,落果严重。“这是怎么回事,我心不甘。6月初,我赶忙请浦江的专家来诊断。”王淑娟说,专家一看,原来是她上一年冬天剪枝时没掌握好尺度,剪得太“狠”了,且在开花期没有对枝条进行剥皮。总之,很多关键技术还没有掌握。之后,王淑娟一有空就搜集关于种植冬枣的资料,向专家请教各种技术上的问题,并一一记录下来。
2008年,王淑娟的长山种植养殖基地被兰溪市科协命名为农村科普示范基地。
王淑娟说,虽然技术还不完善,还有许多需要改进的地方,但她相信通过外出考察、取经、学习,一定会攻克技术难关。“接下来,注册商标,设计外包装,还有许多事情要做。”王淑娟定下了宏大的目标:自己先将冬枣种植成功,再带动农户连片种植,将冬枣做成硕范的主产业,并让“硕范冬枣”跟“穆坞枇杷”一样有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