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是嘉兴自始至终以综合配套改革来推进城乡一体化。城乡一体化本质上就是要破除城乡二元结构,是一个综合配套改革的问题。嘉兴提出“十改联动”,以一改带九改,平等对待农民,提高农民社会地位,使农民享有与城市居民一样的发展权益。
韩俊认为,对于嘉兴来说,“两分两换”是统筹发展的路径所在。但从全国来讲,一个政策可能在局部实施得很好,放大以后可能会出现偏差。“两分两换”实质上是农村土地使用制度的改革,涉及农民最基本的两项权利,即土地承包经营权和宅基地使用权,涉及农业生产方式和农民生活方式的变革,可以说涉及农民的切身利益。“两分两换”的出发点是为工业化腾空间,但是我们在腾空间的同时,也要为农民增利益。腾空间和增利益,并不完全一致,甚至有时候会产生矛盾,这就要看天平往哪边倾斜了。嘉兴到目前为止做得很好,既为城市化、工业化腾空间,又千方百计为农村发展创造机遇。我认为,在实施过程中要坚持两个“最大限度”:最大限度地把节省出来的建设用地留给农民,最大限度地让农民享受开发经营这些建设用地带来的收益。嘉兴提出在三个“不变”的基础上推进“两分两换”,我觉得这个思路是符合中央政策的。我希望嘉兴通过制度创新,让“两分两换”能够真正成为提高农民收入、增加农村财富、造福农民的一个平台,这样城乡一体化的路子会越走越宽、越走越快。
嘉兴就地城镇化的模式更值得推广
中央政策研究室经济局局长李连仲作了《转变发展方式与城乡统筹发展》的主题发言,对嘉兴统筹城乡发展的做法给予了高度评价。
李连仲表示,会议前一天,在对嘉兴市“两新”工程建设、土地综合整治以及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就业、社保等公共配套服务进行实地参观考察中,嘉善县姚庄镇桃源新邨漂亮的联体别墅、公寓房尤其是完善的配套服务,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不仅提高了农民的生活质量,同时也实现了农民生活环境的优质化和公共服务的均等化。”
作为经济领域的专家,李连仲对当今国内、国际经济运行情况如数家珍。他表示,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世界各国都在积极谋求发展方式的转变。而作为中国,在实现三次产业协调发展中,不能不重视农业的发展。当前,我国的城市化率还不到50%,按照2050年达到发达国家水平的要求,意味着我国今后每年要有2000万农民进城。这些农民将成为极大的消费源,它会推动我国城市住房发展,带动生活用品的消费。但如果大量农民涌进大城市,对城市基础配套设施等也将带来不小的压力,较高的生活成本也非普通农民能承受得起的。
李连仲认为,除了建设大中城市,发展小城镇也至关重要,与大规模发展大城市的思路相比,嘉兴就地城镇化的模式更值得推广。农民扶贫是一个世界性的课题,嘉兴“以承包地换股、换租、换保障,以宅基地换钱、换房、换地方”的做法,转变了农民的生产、生活方式,同时完善的社会保障更为农民解除了后顾之忧。
“嘉兴的经验有非常宝贵的现实意义,‘两分两换’更创造了土地制度改革的新经验,值得宣传。”在肯定经验的同时,李连仲也建议,嘉兴在坚持“两分两换”的同时,还可以在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方式、金融制度的创新等方面进行进一步探索,成为全国城乡统筹发展的样本。
据了解,从2008年开始试点“两分两换”以来,目前嘉兴全市已签约换房农户达到15735户,完成农房拆迁11022户,试点区域总面积扩大至近600平方公里。” 在保障农民利益的前提下,以依法、自愿、有偿为原则,真正做到“政府可承受、农民可接受、发展可持续”,从而调动了人这个最为核心的要素,使农民成为“两分两换”深入实施的推动力量。随着“两分两换”向纵深推进,嘉兴220万农村人口面临史上最大规模的命运大变迁。嘉兴农民逐步从原来的散居,转变为充分享受功能完善的城乡一体社区的新生活。而原有的小农经济也将逐步被终结,农民将通过土地入股、城镇就业、土地流转、房屋出租等途径开始一种全新的生产方式。伴随着“两分两换”的快速推进,农民向城市、向集镇、向集聚点的迁移,嘉兴的城乡格局也面临着史上最大规模的变局,嘉兴全市858个行政村17017个自然村将集聚到47个新市镇和376个新社区。
与会期间,参加研讨会的人员冒着高温赴嘉兴市南湖区大桥镇南祥苑、七星镇的嘉城绿都和嘉善县姚庄镇的桃源新邨,就嘉兴市“两新”工程建设、土地综合整治,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就业、社保等公共配套服务进行参观考察。
出席会议的还有中央党校、上海市、天津市、成都市、上海浦东新区、天津市东丽区、重庆市江津区、苏州市、无锡市等地的有关领导和专家;浙江省委政策研究室等十多个省级部门领导、专家等。(本报嘉兴记者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