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时间:2010年07月19日
信息来源:余杭新闻网
中国人民银行余杭支行19日发布的《2010年上半年余杭区货币信贷运行分析报告》提醒,要进一步关注当前经济金融运行中的4大问题,其中,结构性矛盾及信贷不均衡投放对实体经济的影响尤其显得迫切和重要。
存贷款增量比偏低 资金供求矛盾突出
上半年全区人民币存贷增量比为53.2%,同比下降20.1个百分点,其中有7家银行存贷增量比低于50%,最低仅有21.1%。由于贷款投放不足,信贷资金供求矛盾比较突出。二季度,城建集团、交通集团等政府融资平台提出资金需求4.8亿元,但3家贷款银行仅解决2.5亿元,缺口资金2.3亿元;6月份,18家规模企业向5家银行提出贷款需求3.7亿元,其中4家银行只解决1.6亿元,资金满足率为43.2%;余杭农村合作银行下半年可用贷款规模为8.8亿元,而“三农”资金需求量大缺口6.2亿元。
导致存贷增量比偏低的主要原因有:信贷规模限制。上年末14家银行存贷余额比超80%,其中6家银行出现存贷倒挂。这在今年实施规模管理下势必影响新增贷款投放,存贷倒挂中4家银行上半年贷款同比少增17.6亿元。存贷挂钩限制。上半年有11家银行存款同比少增27.5亿元,3家银行存款负增长20.0亿元,上述14家银行贷款同比少增48.0亿元。多数银行没有积极向上争取资金规模,6月份11家银行无贷款规模可用。
结构性矛盾及信贷不均衡投放 不利于实体经济正常生产经营
中长期贷款占比较高。6月末,4家国有商业银行中长期贷款余额占比在80%左右,上半年9家银行中长期贷款增量占比超90%以上。中长期贷款期限较长,其存量贷款调整难度较大,部分银行只能通过压缩短贷来降低或控制规模。
贷款投放不均衡。一季度12家银行贷款新增48.4亿元,占其全部新增贷款的118.9%,而二季度除4家银行比上季度略有增加外, 2家银行无增加,6家银行负增长,这种信贷不均衡投放不利于实体经济正常经营。
小企业贷款仍困难。对于成长型中小企业和微小企业,多数银行出于风险考虑,信贷资金支持意愿仍较低。据对25家成长型中小企业调查,上半年25家企业共融资3750万元,其中90%的资金来自民间借贷。
部分银行经营行为变化 少数银行信贷投放趋弱
部分股份制银行信贷投放转向政府性项目建设,中长期贷款占比大幅提高。6月末,6家股份制银行中长期贷款余额78亿元,同比增长131.5%,同比提高90个百分点,比上年末提高42.8个百分点。1—6月中长期贷款新增21.6亿元,占其全部新增贷款的163.6%,同比提高114.2个百分点。
少数银行信贷投放能力趋弱。如5家银行贷款投放与2008年同比少增6.5亿元,与2009年同比少增3.6亿元,今年1—6月同比少增9.7亿元。
少数银行金融服务、办事效率及工作作风有待提高。帐户开立、贷款卡年审、现金服务等业务中客户经常有投诉发生;中间业务和理财业务收费项目过多、收费也偏高;办理贷款手续仍繁琐,尤其是评估登记耗时较长,放贷效率不高;不按时向人民银行报送报表及材料,个别银行甚至不报。
风险防范压力仍大 不良贷款有所增加
至6月末,全区人民币不良贷款余额6.6亿元,比年初增加7222万元,不良率为0.76%,不良率与上年末持平。工业、房地产及政府融资等领域的潜在风险增大。一是企业经营的信贷风险。原材料、劳动力等成本上涨明显,加上贷款利率也有所上升,部分企业财务成本增加,流动资金周转出现困难;二是房地产行业的信贷风险。6月末全区房地产贷款同比增长39.9%,而商品房成交面积同比下降43.6%,少数房地产开发企业出现资金周转困难的信贷风险;三是政府融资平台资金风险。部分政府融资平台项目存在信息不透明、贷款授权保障及承诺不够规范等问题。虽然国家加强了对地方融资平台的规范管理,但由于政府融资期限长,潜在风险的判定需较长时间。
5点对策与建议
中国人民银行余杭支行针对当前经济金融运行中存在的问题,提出5点对策与建议。
一是保持信贷总量合理适度增长,支持全区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保持全年信贷合理适度增长,促进全区经济平稳较快发展。首先是总量要合理。各商业银行要按照余杭经济发展的实际需要,合理确定贷款增长计划。应积极向各自的上级行争取更多的贷款规模。余杭农村合作银行要加强与省联社沟通,争取更多资金规模,增强信贷投放能力。政府有关部门也应为商业银行贷款投放创造良好条件。其次是结构要合理。各商业银行要切实调整优化贷款结构,积极促进余杭经济结构调整,集中力量支持重点产业集群建设,支持传统支柱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服务业发展。同时,各商业银行要保持中长期贷款的适度增长,尤其要充分满足在建项目后续资金需求,防止项目资金链断裂。第三是投放节奏要合理。信贷均衡投放有利于经济平稳发展。各商业银行要切实改进绩效考核办法,科学合理地把握信贷节奏,增强月度和季度间信贷投放的均衡性,避免出现月末和季末冲高现象。
二是着力优化信贷结构,积极支持经济转型和产业升级。
各商业银行要将优化信贷结构作为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的重要工作,既促进近期经济增长目标实现,又支持和推动转型升级,为余杭经济长远发展打下坚实基础,也为银行资产安全提供可靠保证。要积极支持经济转型和产业升级。要继续支持余杭重大基础设施、重要民生工程、电力和燃气等能源建设项目以及现代服务业和服务外包产业的发展。根据区域产业规划的要求和项目需求特点,积极创新融资产品和服务方式,大力支持企业技术改造、自主创新、节能减排和兼并重组,使结构优化迈出实质性步伐。同时,优化信贷结构必须坚持有保有压,严格控制对高耗能、高污染和产能过剩行业企业的信贷支持。要继续加大对中小企业的金融支持力度,加强和改善对中小企业的金融服务,切实缓解中小企业融资困难。要积极探索和创新市场经济条件下适合“三农”的信贷方式,扩大农村抵押担保物范围,原则上凡不违反现行法律规定、财产权益归属清晰、处置转让渠道畅通、风险能够有效控制的各类动产和不动产,都可以尝试用于抵质押,从而提高“三农”有效融资需求的满足率。
三是加强金融创新工作力度,满足有效信贷需求。
要通过金融创新,盘活贷款存量,用好有限贷款规模,缓解资金供求矛盾。要以中小企业信贷政策执行及效果评估为契机,加快推进商标专用权质押贷款、专利权质押贷款、股权质押贷款、应收账款质押贷款等业务,增加抵(质)押品种,扩大抵(质)押范围。学习借鉴浙商银行小企业联保贷款成功经验,推动各银行广泛开展小企业联保贷款业务。政府相关部门要积极探索建立小企业联保贷款风险准备金制度,逐步完善小企业贷款风险补偿制度和再担保机制等配套政策体系,为推广小企业联保贷款创造有利条件。继续推进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尽快把村民一日贷、小额贷款丰收卡、林权抵押贷款等创新产品推广到全区。配合政府大力发展直接融资业务,下半年相关商业银行要积极做好5亿元中小企业集合票据的承销工作。要创新金融生态环境建设工作机制,采取更有力措施,进一步改善地区金融生态,增强余杭对国内外各类资金的吸引力。
四是加强风险跟踪监测,有效防范信贷风险。
加强对工业企业的生产经营、资金链、大额资金动向等监测,尤其要重点关注异地贷款、民间借款、其他资金往来以及经营状况的变动情况。加强对房地产行业的监测研究,密切关注市场,关注房地产调控新政实施的影响,将监测结果及时上报。加强对已贷房地产项目贷款的管理,发现问题要及时收回,切实防范化解房地产信贷风险。严格执行国家对房地产信贷的相关新政,对个人贷款和新项目开发贷款按照国家规定严格审批,避免风险持续累积。加强政府融资平台风险的监测与分析评估,积极与地方政府沟通以建立好信息披露和沟通渠道,落实相应的贷款保障机制,在风险可控的基础上继续保持对政府融资平台项目的资金支持,推动我区地方项目建设的健康发展。政府部门尤其法院要支持银行防范和处置不良贷款。
五是进一步改进金融服务,营造良好的信贷投放环境。人民银行要把改进金融服务作为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创造性地做好金融服务各项工作,让政府、企业、居民满意。要加强企业债务融资工具宣传和培训,引导更多企业进入银行间市场发行短期融资券和中期票据。研究制定促进余杭外向型经济发展的外汇政策措施。支持境外机构为外贸加工企业提供境内融资担保。简化境外投资管理环节,推动企业集团开展境外战略并购。继续拓宽国库服务领域,逐步扩大国库直接支付业务的种类和范围。进一步完善财税库银横向联网系统,扩大电子缴税比例。加快农村支付体系建设步伐。充分利用征信系统信息,帮助政府、银行和企业提高贷款供求“对接”效率。积极开展调查研究,为地方政府提供有效的决策支持。各商业银行也要积极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在细分市场的基础上,结合客户特点,创新服务方式,扩展服务范围,提高服务水平,充分满足多层次的金融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