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方令航)自今天起,我国取消钢材、医药、化工产品、有色金属加工材料等406种商品的出口退税。此前,国家曾于2007年决定大范围调低或取消出口退税额,但因金融危机而搁浅。这次再将此事提上日程,旨在控制“高耗能、高污染”产品出口,微调出口退税结构,进一步促进经济转型升级。这只“靴子”的落地,会对我市外贸企业造成什么样的影响?
出口退税是指国家为了增强企业出口商品的竞争能力,对已报关出口的商品由税务部门将其中所含的间接税退还给出口企业,从而使出口商品以不含税价格进入国际市场,参与国际竞争的一种政策制度。我市的外贸结构中,需要出口退税的一般贸易占88.2%,加工贸易占7.6%,涉及商品1117种,影响面达57%,涉及出口金额占72%,而外贸对经济的拉动度(依存度)达到了40.2%,出口退税率与我市经济还是很有关联的。
在这次出口退税率的调整清单上,从237至269号的32种产品,多与塑料、橡胶原料及初级制品有关。从海关提供的前5个月的出口数据分析,本次调整出口退税政策对我市企业影响有限。以婺城区企业为例:一是涉调税企业面比较狭窄。据1至5月份数据显示,前5个月出口产品属于本次406种商品范围的企业仅有14家,占全区出口企业总数的6.9%;二是涉调税产品种类少。前5个月婺城区企业产品出口属于本次调整范围内的有22种,仅占全区出口产品种类的1.69%;三是涉调税出口金额较少。前5个月出口涉及调税的商品出口金额为70.7万美元,仅占该区出口总额的0.3%。另外,从婺城区涉及调税出口企业类型看,主要集中在外贸流通企业,其在涉及调税企业所占比重为92.8%。
“政策出台前,企业已经做好思想准备了,这些措施在中国加入世贸后早晚都会发生,没有感觉很突然。”市利安得咨询有限公司负责人高金华说,从这次调整名录看,“调结构”的意图明显。由于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我市不少出口企业深受影响,遭遇了许多困难,不少企业出现产品出口下降、产值同比下降、企业效益下滑等问题。市工商联正帮助我市企业导入精益生产管理,不断改善产品质量,减少浪费、减少库存,杜绝非增值环节,降低生产成本,加快对市场反应的速度,以提升企业竞争力。
本轮调整涉及产品仅为2007年的1/6,政府谨慎态度可见一斑。“直接通过退税率把钱补给企业,不如将这些钱变成企业开创品牌、发展技术、强化管理的引导资金。”市外经贸局有关人员说,今年外贸工作主要着力点是“拓市场、调结构、促平衡”,本次调整不意味着国家外贸政策的转向,长期来看将有利于促进外贸发展方式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