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首页  经济热点 民营经济 浙江股市 区域发展 专业市场 企业动态 统计数据 浙江产经 浙江楼市

织牢织密个人信息安全防护网

作者: 时间:2020年06月15日 信息来源:

   织牢织密个人信息安全防护网

 
  在今年的全国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中,制定个人信息保护法被列入下一阶段主要工作。目前,个人信息保护法草案稿已经形成,根据各方意见进一步完善后,将争取尽早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审议。这意味着中国首部个人信息保护法出台指日可待。
 
  近年来,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的违法违规现象屡见不鲜。从电商、社交软件等网络平台“越界”采集消费者信息,到黑客、“内鬼”等不法分子暗中窃取、交易用户资料,再到由此产生的垃圾短信、骚扰电话乃至电信诈骗等各类违法犯罪行为……可以说,置身于方便快捷、互联互通的数字时代,人们享受着技术进步带来的红利,却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信息泄露风险。
 
  如此情状,不仅威胁个人合法权益,更给互联网长远发展埋下安全隐患。在这种背景下,通过立法方式扎紧个人信息保护网,正当其时。
 
  制定个人信息保护法,有利于完善个人信息保护的法律框架。有专家统计,中国目前有近40部法律、30余部法规以及近200部规章涉及个人信息保护,在数量上已形成一定规模。但是,从立法形式看,这些法律层级各异、领域迥然,散见于各类法律规章中,很难发挥震慑作用;在内容维度上,许多条文存在重复、交叉,有的内容抽象、操作性差,难以在实践中有效执行。
 
  因此,必须通过顶层立法,打通法律体系的“血脉经络”,完成法律条文的“深度加工”,从而构建起个人信息保护法律体系,实现对个人信息的全方位保护。
 
  制定个人信息保护法,不是严禁开采“数据金矿”,而是清晰划定个人信息的利用边界。面向万物互联的未来,通过让渡信息、共享数据以换取生活方式的高效便捷,已经成为时代发展的客观趋势。比如,出行信息绘就的“数据画像”,为城市交通的合理规划提供依据;平台收集消费者信息,能够“投其所好”提升用户体验。然而,便捷不能替代安全,共享并不意味着滥用。
 
  必须明确哪些信息可以被收集管理,哪些不能被随意侵犯;哪些数据授权后可自由流动,哪些只能限于“一次性”使用。只有以保护个人权益为标尺,找到数据利用和信息保护之间的平衡点,才能夯实用户数据安全感,让新技术健康持续发展。
 
  个人信息保护是一项系统工程,仅靠法律难以一劳永逸地解决所有问题。要筑牢个人信息安全的堤坝,除了依靠法律法规保驾护航外,还需要政府、企业、社会等多方主体协同发力、共同参与。比如,执法部门强化监管,推动法律规范从纸面落到实处;主管机构运用技术手段,为个人隐私竖起看不见的“防火墙”;市场主体加强自律,培育数字时代的商业伦理等。只有凝聚众力、多管齐下,个人信息保护法才能发挥最大效用,个人信息安全才能得到更充分保障。
 
  在日前发布的《民法典》中,已经纳入个人信息保护等内容。可以预见,个人信息保护法将同《民法典》一起,共同构筑起个人信息保护的法律之厦。有了专门法律当“靠山”、各方合力作支撑,非法收集信息、滥用个人数据的“灰色空间”将越来越小,个人信息安全的立体防护网将越织越密。我们期待一部精密完善的个人信息保护法早日到来。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建议。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 0人
  • 0人
最新文章
版权和免责声明:
1.凡注有“浙江民营企业网”的文章,均为浙江民营企业网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2.未注明来源或转载自其他媒体的文章,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您认为文章有可能损害您的利益或知识产权,请与我们联系。

关于我们 | About zj123 |法律声明 | 友情链接 | 建议留言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最新资讯

客服:0571-87896971 客服传真:0571-87298208 543059767 1091140425

中国电子商务网站百强 © 2002-2012 zj123.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监网监

浙ICP备1104753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