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首页  经济热点 民营经济 浙江股市 区域发展 专业市场 企业动态 统计数据 浙江产经 浙江楼市

遏制不文明行为需要“随手拍”

作者: 时间:2020年05月29日 信息来源:

   遏制不文明行为需要“随手拍”

 
  日常生活中,您是不是遇到过很多不文明行为,比如,遛狗不拴绳,乘公交抢座,文物上乱刻乱画……从6月1日起,《北京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正式施行,北京将重点治理公共卫生、公共场所秩序、社区生活等6个领域的29种不文明行为,而且任何人有权拍照录像协助执法。
 
  过去我们熟悉的“随手拍”,更多是针对交通违章行为。相比之下,“随手拍”不文明行为比较少见,且多发生在运动式整治期间,并未常态化、制度化。而即将施行的“北京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明确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有权对不文明行为进行劝阻、制止,并可以向政务服务热线或者有关行政执法部门投诉、举报;对不文明行为采用拍照、录音、录像等形式所做的合法记录,可以提交行政执法部门作为执法的参考”。新条例将“随手拍”不文明行为列入其中,对于充分调动公众监督,共同遏制不文明现象具有重要意义。
 
  一直以来,随地吐痰、乱扔烟头、乱刻乱画等不文明行为屡禁不止,屡见不鲜,除了因为有关部门人手精力有限,不可能做到“人盯人”的全方位、立体式监管外,还因为社会监督太软,虽然不文明者有错在先,但旁人监督起来难免有些底气不足,很容易被误会成多管闲事,甚至引发冲突。
 
  有人对采用“随手拍”的形式监督他人不文明行为主要有两方面顾虑:一是担心侵犯他人的肖像权,二是认为市民拍摄的照片视频不能作为执法部门处罚依据。对于前者,因为“随手拍”不文明行为不是为了个人营利,而是为了维护文明秩序,协助有关部门取证执法,按照《民法通则》的规定,这并不侵犯他人肖像权。而对于后者,根据《行政处罚法》,除了执法部门主动调查外,接收市民拍照录像,也属于收集证据的一种形式。此次条例讲得很清楚,“随手拍”不会直接作为处罚依据,而是作为执法的参考。也就是说,有关部门在进一步调查核实后,一定会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作出公平公正的处理。
 
  文明是一座城市的底色。制定文明行为促进条例,有助于发挥立法引领作用,更好地教育、引导和规范文明行为。徒法不足以自行,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实施。新条例鼓励公众“随手拍”不文明行为,能够激发公众参与和监督热情,让文明习惯在全社会蔚然成风。
 
  来源:北京青年报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建议。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 0人
  • 0人
最新文章
版权和免责声明:
1.凡注有“浙江民营企业网”的文章,均为浙江民营企业网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2.未注明来源或转载自其他媒体的文章,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您认为文章有可能损害您的利益或知识产权,请与我们联系。

关于我们 | About zj123 |法律声明 | 友情链接 | 建议留言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最新资讯

客服:0571-87896971 客服传真:0571-87298208 543059767 1091140425

中国电子商务网站百强 © 2002-2012 zj123.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监网监

浙ICP备11047537号-1